《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主要资源品今年纷纷涨价 气价上涨不会划统一价

2009年11月26日 9:36 7756 来源: 广州日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新闻图片20091026936171259199377359_5860.jpg
今年油、电、水价格相继上涨 有经济学者质疑——


  11月26日消息  虽然今年大部分时间居民物价指数(CPI)都是负数,但几大资源产品——成品油、水、电的价格都已上涨,天然气涨价风声也甚嚣尘上。权威人士称明年总体还是要小幅涨价。专家表示,目前垄断企业“成本+利润”的定价机制需要反思。
  “天然气从目前进口成本看,提价是必然的,只是全国不会划出一个统一价”,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权威人士昨日(25日?)向本报记者证实,天然气价格近期上涨已成定局。
  算上11月初刚涨的电价和正在酝酿涨价的天然气,今年国内油价、电价、水价均实现了一轮总体上涨,资源品价格改革与“涨价”同期而至,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权威人士坦言,“大家要有心理准备,资源品越用越少”。

  气价上涨不会划统一价
  由于前一段时间的“气荒”,天然气价格是否该涨也成为社会争论焦点,据悉,虽然居民用气总体稳定,但国内天然气批发价格已经悄然大幅上涨,目前已比月初涨了20%。
  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在搁置了一段时间后,重新提上日程,国内天然气“老大”中石油有关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随着供应量全面增长和进口气价的多变性,天然气涨价方案已经上报国家有关部门。
  在此次调价方案中,据称将对进口气价率先上调,国家发改委能源所权威人士也证实,这个问题“去年底已经在考虑,现在时机也比较成熟,只是全国不会划统一价,因为各地进口气情况不同”。


  广东气价波动应不大
  从广东油气商会专家处了解到,广东天然气主要来自澳大利亚,此前价格比较低,此次调价波动的范围应该不大。


  主要资源品今年纷纷涨价
  今年以来,资源价格轮番上涨,从今年年初的油价,到水价、电价,算上酝酿上涨的天然气价,四大垄断性资源品种都坐上了“涨”字车。
  今年涨得最多的是油价,11个月内5次上涨,3次下降,最近的一次还是涨价,而且涨幅比较大。
  水价方面,全国各大城市水价涨声一片。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北京、南京、哈尔滨等13个城市上调了水价或正在听证阶段准备上调。中国水网10年来对全国35个重点城市的水价进行的跟踪统计发现,水价逐年增长,平均速度达到7.14%。
  本月中下旬,国家发改委宣布,自本月20日起全国非民用电价每度平均提高2.8分钱,暂不调整居民电价,未来居民用电将逐步推行阶梯式递增电价,用电越多电价越高。国家发改委上次调整电价是在2008年7月和8月,上网电价平均涨4.14分,销售电价平均涨2.61分。


  长期不调价 一调就涨价
  资源品价格改革到底如何走?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解释说,改革的核心是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方向是要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机制。“大家要有心理准备,资源品价格总体上还会保持小幅涨势。”有关专家告诉本报记者。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研究员周大地则向本报记者坦言,“只要在经济景气的年份,资源类品种的价格都是往上走,我们目前用的资源越来越多,过去长期不调价,一调整的话大部分就是涨价。”
  中科院财贸所有关专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则表示,“资源品价格改革和资源税架构应该同步推动,现在改革就是时机”。

  增加垄断企业成本透明度是关键
  对于垄断企业掌握了太多的话语权的问题,专家的意见聚焦在政府与消费者共同监督垄断企业利润的症结上。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对本报记者表示,资源价格改革的关键是应建立有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参加的价格协调机制。庄健称,在公共事业部门转轨过程中,目前“成本+利润”的定价机制再加上公用事业领域垄断的现状,使得公用事业企业提出定调价要求时,往往从部门、行业的利益出发,向政府提出过分或不合理的要求,甚至采取多报成本支出的办法来达到提高价格的目的。
  有专家也表示,虽然目前水价电价听证会代表了一种进步,对企业也形成一种压力,“但是企业给予的成本信息时常是不透明、不合理的”,不排除某些企业存在浑水摸鱼的情况。因此,政府必须在增加垄断企业成本透明度方面加强监督。
  广东石油学会储运销委员会秘书长范小平就油品定价机制对记者表示,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中应保障公众利益,让公众对石油企业成本利润有清晰了解。目前,垄断油企焦点在于石化双雄将高昂的经营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在进一步市场化的成品油机制改革过程中,相关成本理应由企业通过内部挖潜、提高技术水平予以消化。

责任编辑:毋宁秋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