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致信10月20日在天津开幕的2009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代表中国政府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会议代表表示欢迎。他指出,中国将立足国内,加大地质找矿力度;坚持开放,扩大矿业国际合作。各国矿业界应把握时机,促进国际矿业稳定繁荣和世界经济复苏发展。
李克强在贺信中说,矿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矿产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加快调整,国际矿业发展既面临挑战,也存在机遇。各国矿业界应把握时机,以理性和长远的眼光,以开放与合作的态度,推动矿业生产和消费良性互动机制的建立,促进国际矿业稳定繁荣和世界经济复苏发展。
李克强在贺信中还指出,中国是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矿业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已成为全球矿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新的形势下,中国政府将把增强资源保障能力作为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立足国内,加大地质找矿力度,增加资源储备和供应;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绿色矿业和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开采和利用效率。同时,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扩大矿业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2004年前称中国矿业国际研讨会)已连续举办十一届。作为我国矿业对外合作的一个平台,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目前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矿业盛会和全球四大矿业大会之一。本届大会由国土资源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主题是“抓住机遇、共同发展”。来自50多个国家矿业界、金融界和政府部门等方面约3500名代表参会。
刘燕华:加强勘探开发创新弥补中国矿产供需缺口
20日在天津举行的2009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表示,由于中国进入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中国矿产供需缺口加大,努力加强勘探开发创新是保障我国资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
刘燕华指出,目前90%以上的能源和89%的工业燃料都取自矿产资源,矿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但供需缺口日益增大,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尽管我国矿产资源相对丰富,品种比较齐全,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刘燕华认为,中国的资源勘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技术,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矿理论,研发了矿产勘探的新方法,发现了特大和超特大矿产资源,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中国政府将加大矿产勘探开发创新等方面的投入,为中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小贝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