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国土部摸底海外开矿现状预警矿企投资风险

2009年10月15日 10:51 524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近日,对中国矿业单位海外探矿情况进行摸底的工作,已经在国土资源部(下称“国土部”)层面进行。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近期向旗下会员单位发出通知,要求开展我国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调查。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在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类矿产资源的背景下,中国地勘单位掀起“走出去”大潮。但目前国内各单位拥有的海外探矿权、采矿权的具体数量有多少,境外矿产开发存在的问题在哪里,国土部此次进行的调研将对此有所探讨。
  而在13日的2009中国国际矿业大会通气会上,国土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姜建军也对记者表达了地矿勘探在矿业海外投资中的重要性,“要技术先行以降低国内矿业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首先要搞清楚有没有矿”。
  摸底海外矿权规模
  在记者获得的这份《地勘单位境外矿产勘查基本情况调查表》中,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表示,受国土部相关部门委托,学会组织开展“我国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调查”,重点了解地勘单位勘查开发境外矿资源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为国土部应对金融危机、进一步推进地勘单位“走出去”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根据此次调研安排,各省(市、区)地勘局、行业地质(矿)局以及中央管理的局级地勘单位,需要按要求填写调查表并上报。此外,如有近年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总结或相关材料,也需一并提供。
  在上报的资料中,地方单位需要填写境外矿产勘查项目数、境外矿产勘查开发投资总额、境外矿权占有数量等情况。
  此外,地勘单位海外探矿的资金来源,如是中央投资还是地方投资,有无外方投资,所涉及的主要矿种也需要一一上报。
  相比前几年,中国地勘单位在海外探矿开矿方面的进展较大。以河南为例,在该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工作暨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动员会上透露出的信息显示,该省各地勘单位已进军世界26个国家,设立境外勘查开发企业8个,获取矿业权99个。
  而河南省地勘单位国合公司、永煤集团在某国开展的铝土矿勘探,一期工程提交铝土矿储量4.3亿吨,远景资源量10亿吨,已超过了该省铝土矿现已探明资源量的总和。
  矿业大会研讨矿产信息共享
  虽然当前国内矿业企业收购海外矿产资源十分积极,但因所在国政治、安全、政策、法律问题以及语言等方面的障碍,成功者并不多见。业内人士表示,相对来说,地勘单位“走出去”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具有介入早、入门相对容易、起步资金相对较低、不易引起所在国排挤等优点。
  姜建军也认为,矿业对外投资要认真研究国内和国外资源情况,降低企业投资的风险。至于如何降低风险,他表示首先要加强前期的调查和勘查,即技术先行,“这个矿到底有没有我们要搞清楚,以避免让前期的投资存在高风险”。
  此外,国土部还将加强地质资料的服务和共享。“一方面服务国内的矿业企业到境外去投资,另一方面也服务国外的企业到中国来投资。”姜建军说。
  他透露,国土部正在整合原来的几项业务,打造矿业资源信息系统,准备在近期对企业实时发布一些国内和国外的重要矿产资源信息。
  将于本月20日至22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的2009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也将对此进行专门研讨。
  据姜建军介绍,目前已有南非等12个国家的矿业部长或副部长、俄罗斯等10个国家的大使、国外80多家重要矿业公司高管出席此次会议。

责任编辑:hq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