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消息 这位因发现秘鲁La Arena矿和阿根廷El Pachon矿而受推崇的勘探专家,还因为成功地在中国拓展了两个项目,在国际矿业领域被视为“中国通”。但即使如此,这些经验未能保证美星金矿在中国长袖善舞。
9月28日,Andre Gauthier告诉记者,美星在北京建外SOHO的办公室已经撤销,中国的两个项目准备出手一个。而在Andre Gauthier的身后,是大批更早撤离的洋勘探专家——2007年,在中国从事风险勘探业务的外资企业数量达到峰值,高达43家,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仅剩十余家。
蜂拥而至的“尖兵”
跟其他“中国通”一样,Andre Gauthier有一个中文名:“古启安”。他在1974年凭借地质专业的学识积累,获得Sequim项目地质专家职位,并由此起步,开启了自己漫步全球30个国家探矿的职业生涯。
2005年,古启安带着一堆设备和满脑子憧憬来到他相信必有大收获的中国。
“风险勘探,也叫初级勘探,也有人翻译成初级勘查的。”澳华黄金执行董事徐汉京告诉记者,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矿业发达国家,虽然矿业公司是勘探市场的投资主力,但是数量远远多于矿业公司的小型风险勘探公司,在勘探市场起到十分重要的“尖兵”作用。
徐汉京介绍说,由于国外矿业资本市场的限制较少,相当多的风险勘探公司都是上市公司,“这些地质勘探为主的小型上市公司,管理机构规模比较小,一般在10人左右,有的只有3-5人。公司的'核心资产’是有丰富勘探经验的地质专家,其中很多人也是公司的总经理。”
在他们之中,古启安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既是一个严谨的学者,又是一个冀望大发现赢来财富的梦想家。
在过去,无数次发生过这样的故事:风险勘探上市公司因突如其来的发现,股价飙升或直接被其他大矿业公司收购。因为这样的特点,许多外行常常把风险勘探比拟为赌博或赌石。但古启安强烈反对将两者并列:“赌博是闭着眼睛的,而风险勘探,每一分钟眼睛都得睁着。”
“每一分钟都睁着眼睛”的古启安很快攒了一堆关于中国的经验,比如:“你必须得有个中国合作伙伴,这样可以确保你投入生产并维护你发现的矿藏权益。”而这些总结,两年后成为他的同行特别喜欢的话题。
在2008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中国黄金集团地质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仁照说,2003年以来的5年,可以说是外资风险勘探的“黄金”5年,且来我国投资矿产勘查的有八成是上市的风险勘探公司,其中又以来自加拿大的最多。
周仁照估算,最近几年每年外资风险勘探在主要投资矿种——金、银上,投入达到五千万美元。
责任编辑:刘征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