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十大“隐形”特征

2012年12月10日 16:13 12119 来源: 资源再生杂志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资本市场装不下的。游离在我们视野之外的矿产资源,超乎想象。
  你想象过吗?全中国最大的价值集散地,已经不再是山西的煤田,不是山东的金矿,不是东北的铁矿石,而是在新疆天山,在青藏高原的冈底斯山,在云南的哀牢山,在陕西的金堆城,在贵州的开阳,在青海湖。在想象力能都到达的地方。

  第一:新疆煤矿的双刃剑——新疆煤矿带
  今年3月中旬,新疆在东部的沙尔湖区域勘探取得重大进展,在勘探中心区域的170平方公里内,探明煤炭储量多达130亿吨,远景储量达640余亿吨。这当中最为外界关注的是沙尔湖煤田煤层总数达25层,总厚174.69米,其中可采煤层13层。在含煤地层偏下部有一巨厚煤层,单层厚达141米,不仅属中国之冠,单层厚仅次于世界上著名的澳大利亚悉尼及鲍恩等大型煤田煤层的单层厚度,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世界级大型煤田。
  从2007年上海能源出资1.3亿元开采新疆煤矿开始,以上的信息至今仍然层出不穷。特别是新疆煤炭工业管理局日前高调表示,新疆将在离内地较近的哈密地区建设大型煤炭基地,计划到2020年,该基地年产煤炭将达到4亿吨,相当于目前山西省一年的原煤产量。消息一出,海内外二十多家大型企业纷纷将目光“瞄准”哈密,与当地政府签订煤炭开发协议。据悉,目前已有数十家煤炭开发企业抢滩新疆,推出大手笔投资计划。神华、潞安等国内煤炭行业的众多巨头,均与新疆建立了密切的商业联系。

  第二:西藏铜矿带
  西藏是我国铜资源储量最大的省区,已发现铜矿床329处,其中大型矿床11处,中型矿床6处。全区铜矿资源潜力达3000万吨,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
  目前,西藏已发现藏东“玉龙铜成矿带”、拉萨至日喀则一带的“冈底斯东段铜成矿带”、阿里地区班公湖至那曲地区怒江源的“班公错—怒江铜成矿带”等三个规模巨大的铜成矿带;已评价出单矿床规模居亚洲第一的驱龙铜矿,驱龙—甲玛矿集区铜资源储量有望超过1000万吨。
  四个巨型铜矿已经露脸。这4个大型铜矿床分别为驱龙铜矿、厅宫铜矿、白容铜矿、冲江铜矿。
  2007年西藏天路公告称,公司与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签订了冲江及冲江西铜矿合作风险勘查开发意向书,并且已由西藏天路承担矿山后续勘探及开发资金投入,占70%股份。玉龙铜矿归属西部矿业开发,但开发难度很大,配套设施跟不上,其他铜矿也面临同样难题,一旦解决,前景不可限量。

  第三:那一抹难修饰的“哈巴河色”——新疆金矿带
  16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其实有许多被遗忘的事物,玉雕、地毯、馕,以及多达72个的金矿床,而哈巴河县的多拉纳萨依的金矿床更是早已比天山更早飞入了九霄之上。
  24.23吨的金金属就沉睡在哈巴河县城西北约50千米处,只有哈巴河县第三金矿厂的工人们每天和它们打着交道。受到审批的C+D级金金属占了30%左右,其余的也为C+D+E级的金金属处于阿尔泰褶皱系克兰复向斜北西端之南西翼。这其中1号矿体的规模最大,储量约占全矿床的70%,地表矿体的连续性很好,切厚度较大,倾角较缓,十分利于开采。矿石自然金多呈不规则片状、树枝状、粒状出现,成色较高,平均为994,第三金矿厂采用全泥氰化碳浆法提金,其浸出率为93.26%~96.14%,回收率为91.20%~92.35%,尾矿品位为0,3~0.47g/t,矿石的可选性很好,加之其他地方小型开采,截至去年,已有约10万吨的金金属“重见天日”。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