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中国私人囤积金属之感:有色“呼啦圈”

2009年09月23日 9:28 8218 来源: 南方网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单位附近有家国中洗车房,过马路时经常要路过。今年夏季的一天,正逢洗车客较少时,几个年轻人站在门口打望着,其中一位手里拿着一根细管。
  仔细一看才明白过来,那是专用吸尘器的一头,这位帅哥用它对准自己降温。对于老外来讲,吸尘器干的是吸尘,风扇才是用来吹风的,但中国人不会有这样的刻板。因此,人均发明专利不高的中国其实从来不乏“发明家”。
  这才是所有以“中国特色”为前缀的名词,其背后支撑的坚强依托。
  最近有一条新闻,这条稿子说分析师称:中国私人投资者囤积铜和镍。我看到标题的第一眼就猜测,这肯定是国外分析师——典型的吸尘器才能吸尘的思考模式。
  打开一看,果不其然,其中:商品经纪行Sucden FinancialLtd.在一份电子邮件报告中表示,投机者建立了大规模头寸,他们显然囤积了大量金属,特别是铜和镍;而SocieteGenerale分析师威尔森(DavidWilson)表示,过去一年中国月均进口精炼镍一万吨,但今年4月进口量增加一倍至21031吨,到7月更是增至47754吨。
  以老外的观点,看涨有色金属,要么买进现货,要么看多期货,反之亦然。世界就这么简单。这么想的中国人也有,但不是全部。
  比如有一次,我跟某国有大投资企业的董事长谈起最近有色金属价格的暴涨,许多中国企业在国外加紧买矿。他张嘴就说,买矿干嘛,准备好资金收购硬币,肯定赚钱。
  你瞧,这种思维就很“中国”。相反,像威尔森那样,认为富有的中国私人投资者一直在买进镍,因为他们认为镍价上涨空间最大。这种简单的直线条不很“中国”。
  同样很“中国”的是,最近全国有数百家违规电厂在又惊又喜地等待着处罚。按照直线条的观点,国家不让干的那当然不能干,但2006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报,内蒙古全区违规建设电站规模高达860万千瓦。
  然而,我们再把时间往前翻几年,也就在权威断定中国电力建设已经超过需求后不久,2004年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全年拉电123.85万次。
  电力建设与限制的一窝蜂,背后是需求的一窝蜂——猛然的出现与猛然的消失此起彼伏。电是无数例证中的一个,离我们最近的还有所谓货币流动性。
  就在一年前,到处都众口一词的流动性过剩、货币泛滥,不到半年又变成需要巨额投放来激活流动性。就像“呼啦圈”,哗啦啦流行大江南北,哗啦啦又马放南山不见踪影。
  理解了这一点,再看所谓囤积,很有可能只是一些世故者的预防,而倒是分析师给上涨贴上“中国标签”,是否有别的目的,就不得而知了。
  中国有这个制造业的“大胃口”在,持续买进是必须的,但糟糕的是,“中国标签”常常是舞在老外手中的牟利工具。历次期货事件都证明了,买进而无法定价是最糟糕的。
  从这个角度看,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杨迈军最近表示,将稳步推出符合国民经济和实体行业发展实际需求的期货衍生产品,如铅、白银等期货品种,这是正途,让“中国标签”更多地掌握在中国人手中。

责任编辑:四笔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