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柴达木盆地建起中国面积最大的循环经济圈

2009年09月23日 9:10 4986 来源: 资源再生杂志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中国“聚宝盆”--柴达木盆地物宝天华,资源富集。拥有“聚宝盆”,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骄傲。而今,在这片西北高原荒漠建起了中国面积最大的循环经济圈,资源开发,有序利用,变废为宝。
  格尔木市年平均日照时间高达3300个小时以上,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8月下旬,投资40亿元的太阳能发电项目--青海省格尔木200兆瓦大型荒漠并网光伏电站一期工程,在格尔木市郊荒漠戈壁上开工。格尔木市委书记王西秦说:“太阳能产业代表着柴达木盆地下一轮循环经济发展的另一支柱。绿色,是我们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
  2005年10月,国家正式批准柴达木作为全国第一批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的产业园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海西州工业开发的主旋律。海西州地域面积30.9万平方公里,人口56万。辖内柴达木盆地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39个,资源潜在价值15.5万亿元,占青海省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的90%以上,占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的16.4%。
  柴达木地区资源类型全、品位高、品种组合好、产业关联度高,相互间的融合性较强,可以延伸“油气--盐化工”“煤--焦--盐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建材”“有色金属--天然气--盐化工”和“铁矿--焦炭--钢铁”五大循环产业链。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盆地内形成格尔木、德令哈、大柴旦、乌兰四大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生态意义显着。循环经济的实施,将资源利用实现效益最大化,变废为宝,开发与保护实现双赢。
  青海盐湖集团所在地察尔汗盐湖内,各类矿物总储量达600多亿吨。察尔汗盐湖资源伴生元素多,但几十年来一直以开采钾盐为主,产品也只有单一的氯化钾,而伴生或共生的锂、硼、镁、铷、溴等有效成分没有有效利用,几乎都作为废料排放,每年生产百万吨的钾盐就会产生8亿多吨废料。

责任编辑:kitty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