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国际矿业公司跨国并购的经验与启示

2012年05月23日 13:48 14599 来源: 资源再生杂志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近些年,随着国际矿产资源市场的需求日趋旺盛,一些大型国际化矿业公司凭借其强大的实力,进行了各类跨国并购活动,使得世界矿产资源越来越集中。这些矿业公司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往往事先确定科学的并购战略,并严格地按照战略部署来实施;在并购过程中能够适应科学的规律,根据企业成长的阶段来有序地进行;能够通过成功的融资安排、出色的谈判技巧来战胜竞争对手;在并购完成后能够较好地整合管理资源和人力资源,适应东道国的社会文化,从而能够很好地实现协同效应,创造新的价值。这些经验对于我国致力于跨国并购的大型企业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并购战略
  (一)确定“资源至上”的原则,着力储备上游资源项目
  矿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储备。国际一流矿业公司都拥有质优量大的上游资源项目,其产业链也较为完整,包括勘探、采矿、选矿和冶炼等。如果只有冶炼没有矿山,那只能算一个单纯的冶炼厂,会面临原料来源和价格的风险。如果公司自身拥有较好的上游资源,就可以大大降低这些风险。
  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公司由遍布于亚洲新加坡、澳洲珀斯、南非约翰内斯堡、欧洲莫斯科、南美里约热内卢和北美加拿大范库弗峰的六个专业子公司组织开展全球资源勘探业务。除了依靠自身专业的勘探部门,必和必拓还通过外部机构来搜集和整理已发现的矿产资源项目。公司2006、2007财年的勘探支出分别达到8.22亿美元和8.05亿美元。近些年的一些重要勘探项目主要包括:安哥拉和刚果(金)的钻石矿,刚果(金)、蒙古和哈萨克斯坦的铜矿,西澳大利亚、菲律宾、俄罗斯、中国和非洲的镍矿。除此之外,必和必拓公司还在澳大利亚、南美、西非和东南亚等地成矿条件良好的地区开展资源风险探矿。瑞士斯特拉塔集团公司(Xstrata)对“资源不可再生”的道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它始终瞄准资源领域进行收购兼并。无论是煤矿还是金属矿,它都不放过真正有价值的并购机会。它把资源的获取向前延伸到勘探领域,在成功并购加拿大鹰桥公司(Falconbridge Ltd)后,从对方获得了许多勘探项目,这为它后续的快速壮大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机遇。
  我国目前大多数矿业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国际竞争力。一些矿企的金属冶炼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但在上游原料方面严重依赖国外供应。而同时,我国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对上游原材料产生了旺盛的需求,供需间的尖锐矛盾将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我国矿业企业要进一步明确“资源至上”的战略,要在国内国际范围建成可靠的原料来源,而通过对外投资和跨国并购无疑是直接有效的方式。抓紧开展海外资源风险勘探工作,同时通过国际矿业资本市场进行开发融资和矿权收购,可以帮助我国矿企获得雄厚而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有助于矿企做大做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甚至是定价权,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原材料供应上的安全保障。

  (二)并购的目的是扩大规模和提升价值
  对于大型矿业公司来说,其并购的主要目的是扩大规模和提升价值。俄罗斯铝业公司(以下简称“俄铝”)就通过并购成功地扩大了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2006年10月9日,俄罗斯铝业公司、西伯利亚-乌拉尔铝业公司和瑞士嘉能可国际公司(Glencore International AG)合并组建俄罗斯联合铝业集团(United Company Rusal),三家公司分别持有66%、22%和12%的股权。新组建的俄铝集团电解铝产量达到440万吨/年,铝产量为1130万吨/年,分别占到全球供应总量的12.5%和16%,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解铝和氧化铝生产商。新公司组建后,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并购投资和新建投资活动,尤其是围绕铝产品生产展开的投资,大大扩展了公司的经营活动区域,使其国际化生产与经营水平大大提高。并购形成的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了俄铝的成本,减少了同行业间的过度竞争,同时提高了俄铝的竞争优势。
  瑞士斯特拉塔集团公司则更强调以价值提升为重心。它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组合、增加资本支出、提高经营效率以及大幅度降低成本,来进一步提升资源和资产的价值。它的六个产品事业部除了经营矿产品外,矿山周边地区的勘探工作也是业务活动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通过资源的增加和矿山寿命的延长为公司带来持续的效益。斯特拉塔集团公司通过优化投资组合,不断地收购盈利强的资产和出售盈利弱的资产,使投资成本和经营成本持续降低。近些年,斯特拉塔集团公司通过并购,实现了经营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在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的成员中表现十分突出。

 

[1][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