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温州制造”资本转型投资矿业的血泪故事

2009年08月28日 9:26 763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8月16日上午,当车间主管通知大家停工时,浙江霸力鞋业集团成型车间的小张还没从通宵赶工的倦惫中回过神来。走出工厂大门,他看到三三两两的货车和一双双焦急的眼睛——闻讯赶来的供货商们正等着厂里结算欠下的材料款。
  “那时才听说王老板‘跑了’。”小张所言王老板,是浙江霸力鞋业集团董事长王跃进。事发当日,这位温州商人不知所踪;三日后,温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确认,王跃进已离境,目的地是澳大利亚。
  负责处理“霸力倒闭”事件的双屿镇副镇长姜辉告诉记者,王跃进和镇里所有人失去了联系,甚至连原集团的高层也无从联系到其人。
  随着王的离去,这家历时十五载的企业以“猝死”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其身后,是过亿的银行欠贷和数百万的供货商债务。
  一名与王跃进相交多年的人士向记者表示,一代“鞋王”的倒掉,源于其转型投资的失败。“霸力鞋业其实几年前就在走下坡路了,王跃进期望通过矿业投资来翻身,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但这个算盘打错了。”
  该人士向记者透露,负债累累的王跃进在澳洲尚在遥控广西矿业的运作。已失去起家主业的他,仍在期盼矿山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代“鞋王”的覆灭
  8月24日,记者再次来到霸力鞋业集团,发现其门口的集团名称已被卸去,几只瘦弱的母鸡在静静觅食。
  门墙依旧贴着那张员工工资结算通知单。此前,工人们的工资已经结到8月10日,最后六天的工钱,则由集团所在地的温州市鹿城区双屿镇政府出面结算。
  曾几何时,“霸力”还是这座工业重镇响当当的招牌。
  1984年,王跃进在从舅舅那里学到制鞋手艺后,创办了鹿城跃进皮鞋厂。一位当地知情人士回忆,王只有初中文化,但个性很强、肯吃苦,当年跟舅舅学做皮鞋时,白天还在外面拉板车赚生活费。
  作为温州第一批鞋企老板,他的鞋厂生意蒸蒸日上,到1994年,王跃进组建了浙江霸力集团,这是浙江省第一家皮鞋行业的集团公司。
  当时杭州“武林门火烧温州鞋”事发不久,6000余家温州鞋企中超过一半关门停产,但王跃进借此提升产品制造工艺管理,脱颖而出而在1993年一举获得“中国鞋王”称号。而为了“名副其实”,王曾用38张牛皮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只巨无霸男式皮鞋。
  不过,就在这只巨无霸皮鞋问世后不久,霸力鞋业的经营开始走下坡路。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数亿元销售收入的辉煌年景,在鞋业严重同质化竞争的21世纪初,霸力盈利能力渐渐萎缩。致力于品牌和渠道新路的温州同行后来居上,渐渐取代并超越了“鞋王”。
  “这两年,仅我们镇工业园区被称为鞋企‘第一梯队’的三家企业中,已没有霸力的席位。”双屿镇副镇长姜辉告诉记者。
  主业利润的日薄西山,使王跃进打起了转行的主意。而就在他为鞋企困境忧心忡忡之时,一个来自广西贺州政府招商团的矿业项目引起了他的注意。
  彼时,矿业投资热刚刚在温商中兴起,不少在传统制造业遭逢经营瓶颈的企业主,风起转而投资矿产、房地产或从事民间借贷。
  “他原想通过矿业投资走出传统主业的经营困境。”与王跃进相交多年的朋友、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谢榕芳告诉记者。王本意是通过副业投资打个翻身仗。
  2005年5月,王跃进的“浙江霸力集团贺州矿业有限公司”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新路矿区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000多万元,主要开采磁铁矿、锡锌矿。
  并不精矿业的王跃进,将此后几年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在了广西,据他的另一位故友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估算,王向广西的矿山陆续投资了2亿元。
  然而,这番“全情投入”并非想象的那样顺风顺水。
  原本许诺让王牵头整合当地矿区资源的地方政府,在第二年便以“涉嫌非法开采贺州白面山矿段”为由,对王跃进的矿场进行了查处整顿。此外,矿业公司的一人士称,矿品货款屡遭拖欠,制约了集团资金的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主业亦一波三折。2005年夏,霸力集团因参与牛皮走私,被温州海关缉私部门处以重罚,合并罚金达1000多万元。
  去年蔓延至实体经济的金融危机则加速了霸力鞋业的衰亡。一名供货商透露,霸力停产前只有两条生产线在运行,总部员工人数亦缩减至200余人。
  谢榕芳向记者透露,王跃进曾多次尝试民间借贷以缓解日益紧张的资金流动,但没有成功。
  不久,其多元资金链条终于断裂,讨债人接踵而至。此时,王跃进选择了“人间蒸发”。
  8月初,王致电几位家乡故友挥言告别,称自己“赴美国见客户”,随后不知去向。温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事后证实,王已于8月7日离境,目前身居澳大利亚。
  至事发之时,记者从温州市有关部门了解到,霸力集团共拖欠本地4家银行贷款1.065亿元,尚欠49家债务人(已登记供货商)金额达700多万元;此外,其还向温州某知名服装企业进行了4000万元的贷款担保。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征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