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百家稀土企业2015年重组至20家 外资入股规定严格

2009年08月26日 9:33 1111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8月26日消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副部长苗圩在“2009中国包头稀土产业发展论坛”上,已研究编制了《2009~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和《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下统称《规划》)。CBN记者昨天从参与《规划》制定的权威人士处获悉,目前《规划》尚未最终制定完毕,仍处于征求意见中,但大体框架和细则已经完毕。
  据这位人士披露,《规划》中规定,为了解决国内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国家将对近100家稀土分离企业进行大重组,重组后将削减到20家,不会出现此前几年计划的组建南北两大稀土集团,企业在兼并重组中发挥的空间将越来越大。在兼并重组的同时,针对外资进入中国稀土行业,也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


稀土企业大洗牌
  据上述权威人士透露,此次通过兼并、联合和重组等方式,逐渐构建以若干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导的稀土产业格局,提高产业集中度、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
  在组建稀土企业集团的同时,将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进一步壮大融资的难题。
  具体来看,到2015年,稀土冶炼分离企业数量将由目前近100家减少到20家左右,一大批稀土分离企业将淘汰出局。
  原国家稀土领导小组办公室处长红枫向CBN记者回忆,1998年,国家经贸委当时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应大力提高稀土行业集中度,组建南北稀土集团,获得同意。北方稀土集团以轻稀土为主,以包钢牵头,加上甘肃、四川、山东等地骨干企业组成。南方稀土集团以中重离子型稀土为主,由江西、湖南、广东等地大型国企牵头,加上南方各地的骨干企业。
  但是南北稀土集团,最终都未组建起来。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国家此次将支持和鼓励优势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资产、技术和产业链为纽带进行兼并重组。
  最近几年,以资本为纽带的兼并重组已经悄然展开。2008年7月,五矿集团与江西省赣州市政府、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关于共同发展稀土产业的框架协议,将出资组建一家“五矿赣州稀土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聚焦于稀土功能材料及应用产品项目上,集采选、分离、加工及应用开发一体化,力争年销售额100亿元规模。
  五矿集团总裁周中枢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透露:“五矿在稀土行业的整合思路是,由于国内稀土过于分散,只能先由地方政府进行整合,然后五矿再去收购,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麻烦。”
  对于一些小规模的稀土分离企业,国家将出台标准将其淘汰。上述权威人士介绍,具体而言,对于使用包头混合型稀土矿的冶炼分离年生产规模应大于8000吨(REO,按稀土氧化物计);使用四川氟碳铈矿的冶炼分离年生产规模应大于5000吨;使用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的冶炼分离年生产规模应大于3000吨。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hp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