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消息 中国电力联合会统计信息部主任薛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经济危机的突如其来,导致很多高耗能企业对用电方面开始“精打细算”,耗能低的环保机组优先运行,以节约公司成本,危机形势也“无意中”培育了高耗能企业的节能意识。
经济结构悄然生变
上半年,我国GDP和工业增速同比分别增长7.1%和7.0%,而全社会用电量累计降低2.24%。经济增长与用电量走势的背离一度备受市场关注。该负责人称,用电量降低主要是工业增速回落、用电增幅下降等因素导致的。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和用电增幅同比分别回落6.5和16.96个百分点,约拉动社会用电增幅回落12.9个百分点。
统计局该负责人称,上半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用电同比降低48.9%,对全部工业用电减少产生了较大的拉动作用,此外还应考虑到工业产品结构变化以及节能减排效应的影响。“今年以来,GDP增速和用电量数据变动的离差增大,但其反映的变化趋势是基本相同的,并不能以此判断哪个经济数据有问题。”该负责人强调。
与此同时,工业内部行业结构开始变化,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化学原料、电力等四大高耗电行业增速回落,导致上半年工业用电急剧减少。据测算,上述四行业用电增幅每降低1个百分点,约拉低工业用电增幅0.54个百分点。上半年,四大高耗电行业拉低规模以上工业用电增幅9.9个百分点左右。
行业内部的产品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2%,但是电炉钢却下降了15.4%;耗电多的冷轧薄板、镀层板、电工钢板等加工材在钢材产量上升的同时分别下降3.3%、1.4%、10.9%;此外,占有色行业用电比重很大的电解铝下降了11.7%,远低于有色金属5.1%的降幅。
节能投入开始“丰收”
薛静表示,从中电联的实地调查了解到,对于此次危机之前对节能减排投入较多的企业来说,其在渡过危机时,环保设施发挥了作用,其耗能相比同业平均水平就要低一些。
据了解,“十一五”以来,企业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等节能项目建设推进很快。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用回收能发电月2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约占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的2.5%。而这部分用电并未列入中电联的用电量统计之中,若考虑这部分用电,上半年实际工业用电要比中电联统计数据提高约0.15个百分点。
此外,上半年,主要耗电产品的单位产品电耗出现普遍降低,其中,统计的44项工业产品中,有30项单位产品电耗指标同比降低,尤其是耗电比重较大的工业产品,例如每重量箱平板玻璃耗电同比下降7.18%,析出铅单位电耗同比下降5.47%等。据介绍,因为单位产品电耗下降共节电81亿千瓦时。若考虑全部工业的节能效果,技术节能(节电)估计影响工业用电降低1.5个多百分点。
责任编辑:kitty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