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西部首家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西安开建

2011年07月12日 11:15 5877 来源: 城市经济导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建设国际化现代大都市是西安发展的首要命题。目前,西安向这个目标再次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011年6月底,西部的第一个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开建。
  西安市副市长韩松称,“此举对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以及‘区域经济国际金融中心’、大力发展西安外向型经济、形成内陆型对内对外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西部首家
  已经开建的中国西部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项目是整个西部地区的第一个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据悉,中国西部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是由西安迈科金属国际集团发起,并联合业内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共同组建的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为一体的大型复合型现代物流平台。
  西安迈科金属国际集团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公司成立于1993年,总部在古都西安,注册资金为13.672亿元人民币。主要从事大宗金属商品及矿产资源的采购与销售,主要经营方式是通过从世界各地生产商、贸易商中进口各类金属商品、矿物销售到中国市场、日本市场、韩国市场。
  “我们看中西安迈科金属国际集团,因为它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有色金属商品贸易商之一,对外贸易名列陕西省外贸进出口企业前茅,其中有色金属铜的国际贸易量多年来位居国内同行前列,在业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及信誉度,业务遍及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广泛稳定的客户群体和市场网络。”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强晓安说。
  目前,该公司先后与国际大型有色金属生产商如智利国家铜业公司、BHP公司,大型贸易商如嘉能可、荷兰托克公司、美国杰拉德公司、韩国三星公司、日本三井物产公司、英国苏明达公司等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据迈科金属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何金碧介绍,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建有交易市场集合区和仓储区,分两期建设,交易市场集合区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其中地上25万平方米,地下4万平方米。
  该项目一期预计2013年6月完成。项目运营之后,预计当年交易价值将达人民币5000亿元—10000亿元人民币,并将按1,000亿元/年的速度递增;其年利税收入达10亿元以上,还将解决就业岗位一万个以上。
  在规划里,该中心届时将吸引约1000家会员单位加盟,其中不乏中国五矿、中钢、中铝、中电投以及陕西当地大型企业,可以保证一定规模的交易量、存储量和交易活跃度,“同时,还将与内外资银行进行战略合作,联合金融机构设计融资产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融资服务。”何金碧说。

  平台影响
  事实上,在很多人看来,该项目将为国际港务区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提供重要的产业配套支持,大幅度改善西安乃至西部地区大宗商品产业的配套环境,对大力发展西安外向型经济、实现陕西产业结构调整、提升陕西产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陕西和西安近几年极力打造的一个内陆港口,是西安国际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承担者。
  兼任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的西安市副市长韩松对该项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表示,中国西部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项目的建设,必将给国际港务区强大的产业聚合功能、临港口岸服务功能和城市生活服务功能增加动力,对于完善港口运营配套功能,改善园区投资环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更加高效、便捷地进行货物的仓储、加工、交易、配送,为陕西、西安的本地企业节约时间,节约物流成本,更有助于物流链上企业综合性的发展;对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以及“区域经济国际金融中心”、大力发展西安外向型经济、形成内陆型对内对外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西部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项目开工奠基典礼举行后,召开了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工作座谈会。会上,副省长景俊海指出,2011上半年以来,从中央到省市各相关领导先后前往国际港务区视察,充分显现出国际港务区建设发展速度快、形象变化大。国际港务区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功能平台,不仅直接服务于西安市,更可以辐射陕西及西北地区,是陕西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会成为陕西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责任编辑:lee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