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海外投资猛增 中国企业“走出去”风险加剧

2011年03月23日 10:7 13469 来源: 资源再生杂志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受汇率风险、政治风险、安全风险等多重因素制约,而投资过度集中易引发东道国疑虑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我国“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并没有关于海外投资的统一法律保障体系,金融咨询、投行、评级等中介配套服务机制也没有相应跟上,而企业自身在海外投资过程中缺少战略思维规划,往往采取各种急功近利的短视投资行为,导致企业“走出去”后面临多重风险。
  随着近年来海外经济利益持续拓展,我国已从资产被收购方逐渐转为资产收购方,对外投资额年均增幅在70%以上。一些“走出去”的企业对投资项目缺少长期跟踪和远景规划,加上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上,极易受政策波动影响,同时,不适应当地法律文化环境等弊端开始显露。

  半数以上海外并购交易未达到增值底线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幅已高达70%以上,我国企业正从以往担当资产被收购角色逐渐变成资产收购方。2010年上半年,中国作为收购方的并购交易额排在美国之后居全球第二位。
  商务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在全球177个国家、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1.3万家,对外投资累计净额(存量)达到2457.5亿美元。中国社科院日前公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也表明,2003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只有28亿美元,如今已达400多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幅已高达70%以上,我国企业正从以往担当资产被收购角色逐渐变成资产收购方。
  在2010年上半年,中国作为收购方的并购交易额排在美国之后居全球第二位。知名咨询机构埃森哲在2010年底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这两年半时间里,共计120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涉及总金额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
  从被并购方变成资产并购方的转变,使得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同时暴露。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利益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汪段泳表示,我国目前的对外直接投资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整体上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构成中所占份额仍十分有限:2009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相当于出口额的3.98%,在我国GDP中所占比重保持为0.97%;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在GDP中所占比重为4.06%。而在2007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在GDP中就已分别达到2.03%和16.80%,发达国家所占比重更是分别高达4.71%和35.07%。
  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苗迎春说,从某种程度上讲,海外经济利益已经上升为中国的核心经济利益。然而,我国对外投资的绝对投资收益与目前最大的国际投资国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海外资产的盈利水平较低,甚至出现亏损。2008年,我国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活跃,流量较上年增长7.4倍,当期利润再投资所占比重较上年却下降了19.2%;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565亿美元,而美国则为2480亿美元。研究显示,半数以上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交易未取得成功,无法达到增值底线。

[1][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