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国务院问计宏观政策 专家建言继续积极

专家同时提醒,货币政策在通胀预期上应给予前瞻性判断
2009年07月08日 9:7 469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7月8日消息   据了解,昨天(7日?)上午国务院召开专家咨询会,来自央行、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多家机构的权威学者与会,就宏观政策发表了建议。
  有与会专家对表示,专家建议,在世界经济仍然充满不确定性、过去拉动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外部需求仍然难以复苏的背景下,中国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继续执行,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国研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对CBN表示,当前全球经济的复苏还要一个过程,中国经济已经在见底复苏,但是要恢复到2003~2007年的高速增长,可能一两年内还有一定困难。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还应继续实行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宏观政策刺激之下,目前市场共识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筑底复苏阶段。高华证券顾问宋国青教授近日以“复苏加速”来形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是市场乐观预期的典型代表。
  宋国青指出:“按发电量的环比增长情况推算,目前GDP的环比增长年率为12%强,这意味着经济正在高速回升。”国家统计局近日也在网站上刊文指出,估计二季度GDP同比增长近8%。由此,如果上半年同比经济增速按7.9%来推算,今年二季度GDP的环比年率为13.3%。
  夏斌也预测,2009年全年GDP将保持在8%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7月1日也在一个宏观经济讨论会上指出,目前中国经济的复苏趋势已经形成,并将持续下去,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复苏将呈现窄“U”形。他预计,明年中国企业部门的投资,包括房地产投资,将开始恢复。
  在经济复苏的同时,关于产能过剩、通胀预期、资产泡沫等问题的担忧,则引发了市场对当前政策微调的呼声。
  据了解,昨天的与会专家虽然认为近期不用改变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同时指出,在经济回暖确认及国内外通胀预期逐渐加重的背景下,货币政策方面应给予前瞻性判断。
  昨天,中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28天期和91天期正回购,利率分别上涨5个基点,这是6月30日以来的再度上升,在此前半年内该利率水平一直保持稳定。这被市场解读为货币政策微调的信号。
  在信贷方面,随着今年上半年信贷规模即有望突破7万亿元人民币,出于对信贷风险及过度扩张的担忧,市场也预期信贷政策会出现微调。
  前述与会专家也表示,宏观政策已经在总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结构问题依然存在,危机之前就要进行的结构调整依然要进行。
  “当前宏观经济风险的确是在积累,市场也在慢慢形成预期,货币这么多要往哪里走?要么就是投资加剧导致产能过剩,要么就是进入房地产和股票等资本市场,也有可能是两种结果兼而有之。”夏斌指出,这样都会造成新的经济和金融风险。
  法国巴黎资本(亚洲)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学家孟原则告诉记者,目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已经有所微调,到四季度可能会有一些比较明确的调整,譬如会重新量化货币增长目标,以及对银行的贷款、票据发行等方面会有一些窗口指导。但他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下半年仍将持续。

责任编辑:hoping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