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节前就下发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昨天终于正式发布在国家工信部的官方网站上。根据工信部公告,准入条件于发布之日起实施,意味着这份对多晶硅及光伏行业影响深远的准入标准从昨天起正式生效。
工信部表示,有关部门在对多晶硅建设项目核准、备案管理、土地审批、环境影响评价、信贷融资、生产许可、产品质量认证等工作中要以准入条件为依据。
根据准入条件,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投资中最低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环境条件要求高的区域周边1000米内不得新建多晶硅项目;在政府投资项目核准新目录出台前,新建多晶硅项目原则上不再批准;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80千瓦时/千克等。
“正式出台的准入条件对更严格还原电耗的规定给出了一年的宽限期,使得企业有时间来完成技术改造。”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据准入条件规定,到2011年底前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必须小于60千瓦时/千克,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线则将被淘汰。
中投顾问首席能源分析师姜谦指出,目前国内的多晶硅厂商中80%都是小企业,普遍在几百吨规模左右,这些企业在规模上、能耗上大多达不到要求,2011年年底将是这些中小企业被淘汰的“大限”。
在他看来,准入条件最终会让我国形成10家左右的多晶硅生产商。
孟宪淦则表示,如果准入条件中的门槛都能达到的话,则多晶硅的生产成本可控制在每公斤30美元左右,这与国际上多晶硅的平均生产成本已非常接近。“毕竟,价格才是政策的核心。《准入条件》的目的就是通过国家调控来推动光伏发电尽快实现平价上网。”
责任编辑:lee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