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中国国企海外并购应警惕扎堆 需讲究策略

2009年07月03日 17:6 12021 来源: 路透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北京7月3日电---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在摧枯拉朽的同时也制造了无数并购重组的良机,中国国有企业可算是其中最活跃的一支力量,然其热情虽高,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专家强调,国企海外并购仅有资金实力还远不够,更需低调行事的风格、专业化的团队和快速的市场化应对.
  他们并坦言,由于国企的特殊身份,其在海外并购中往往被过多地扣上政治考量方面的因素,从而增添了海外并购成功的难度,因此需要讲究并购策略和商业化操作手段来淡化"国企形象"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国有企业在海外收购时有负面影响,有被当作代表政府去收购海外资源产业之嫌,这是个政治因素,也会被认为是一种不公平竞争."长江商学院高级研究员罗天昊称.
  中国五矿集团总裁周中枢在成功收购OZ Minerals资产之後亦坦言,整个收购过程压力非常大,此间也遭遇一波三折.他并强调,洽谈海外并购事宜一定要低调行事,引发太多的关注弊大于利,且要以完全市场化的方式来实现收购,采用专业化的团队和并购操作手段,最後以属地化经营的方式来实现融合.
  据汤森路透的统计,中国今年以来的跨境境外并购有67宗,涉资额价值267亿美元,按年增长26.3%,当中,今年至4月底共有21宗对澳洲公司的收购,交易总值创纪录新高至约120亿美元,占期内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44.8%.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征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