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消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我国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将更加严峻。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措施。
近日,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王建增副会长在谈到我国目前的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时,认为存在三个不到位。
一是认识不到位。早在1996年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时,就强调必须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明确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技术经济政策,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备方针,对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3年,中国将循环经济纳入了正式的发展战略,2004年起,政府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区域、城市、国家各层面全面开始发展循环经济。这是一种“师法自然”的方式,现代中国正开始用一种智慧的经济模式发展自己。
在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国的资源综合利用工作逐步走上了规划引导、系统发展的轨道,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真正把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到发展战略的高度,尤其是作为根本转变我国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还存在着差距。还没有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来统筹行业的发展,把资源综合利用作为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认识上大多还停留在行业发展边缘化的地步,大多只是当做多种经营或者副业来看待。
资源综合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最本质的内容,正是由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才把原来的废弃物作为了资源,把传统的链式发展模式组成了可循环的环式发展模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资源综合利用首先要着眼于社会效益,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不应该把资源综合利用仅仅局限于环境保护上,这样才能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综合利用产品最终要被广大社会所承认、所接受,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同时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也有可能产生二次污染,比如粉煤灰、煤矸石制成的砖瓦,可能含有重金属,有没有在生产时对它进行固化?是否含有放射性物质?这些也都应该弄清楚。这既是一种企业的社会责任,更是为消费者着想。
责任编辑:TT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