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行政限车和资源价格暴涨是在“倒逼转型”

2011年01月06日 15:22 5605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年前,北京终于公布了“限车令”,在促进汽车业发展和交通畅通之间,无奈选择了行政干预这一“最不市场”的方式。年末的数字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率虽然名列世界前茅,但股市下跌14%,位列世界倒数第三。但在一片跌跌不休之中,高科技产业和资源类产业却表现抢眼。
  两个看似并不关联的新闻,无意中道出了一个共同的事实:中国经济走到了一个“被动转型”的十字关口。而且,这一被动方式往往不一定按照人们原来的思维轨迹,常常是出乎预料的某些环节突然成了主角。
  比如,汽车业是公认的支柱产业,对相关行业和消费的带动作用不需赘述。我们在谈及汽车业消极影响时,最多谈及的是能源消耗和尾气污染,在新能源汽车和提高清洁标准上,下了不少功夫。没有想到,最先促使政府痛下决心的并不是能耗和污染,而是路况的急剧恶化,是整个城市成了大停车场。北京如此,上海十几年前就如此,广州、深圳、天津、武汉……还有不知多少大城市,估计迟早要走上北京的行政限车之路。汽车产业的市场销售会不会受到影响?汽车业发展还有无可能保持2010年的高速度?向二三线城市转移市场的速度会有多快?如此等等,汽车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产业本身也面临转型的选择———在公共交通地位进一步强化、轨道交通主角的城市未来交通构想中,私人小汽车究竟前景如何?再进一步说,汽车业在中国的产业地位,也有重估的必要。
  而股市的表现既反映了产业之间的兴衰,也反映了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
  举例而言,虽然大市表现不够理想,但是,以高科技为代表的电子产业、生物科技产业等,表现抢眼,增长远超过大市。这说明,代表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代表节能、低耗和高科技含量的产业,有着广阔的前景。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从事这类产业的上市公司,在业绩上并不突出,投资者现在看好它们,并不着眼于短期盈利能力,而是看好发展潜力,投资于未来。这对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提示。
  另一类增长较为突出的上市公司,是资源类公司,比如能源、黄金、有色金属、稀土等资源采掘类公司。这是在国际市场资源类产品大涨价的前提下,所有采掘类企业收益“水涨船高”的结果。虽然投资者短期可能赚得钵满盆满,但这里反映的问题是,不可循环、不可再生的资源,挖一点少一点,代表的是不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如果价格持续暴涨,反过来必然影响到经济发展速度。君不见,此次危机之前,石油国际价格曾达到147美元一桶的创纪录高位———我们不能不想象,如果石油价格再创新高———这种可能性在近期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的能源压力如何化解?如果各类基本金属价格更加高不可攀,经济发展前景如何?我们这样一个以高耗能、高资源消耗产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将会怎样?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制造业大国,我们对原材料价格高企,十分不安,但另一方面,这是否也是在逼我们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呢?因而,资源类上市公司的“良好”表现,千万不能使我们过分高兴,要从中理出更清醒的战略思考来。

责任编辑:lee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