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届时外需尚未完全恢复、楼市调控力度过大、经济下滑以及热钱套利日益严重等现象存在的情况下,启动后续的加息政策可能就会十分谨慎。
明年将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货币政策必须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营造良好的货币环境。然而,11月3日,美联储宣布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即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美国印钞机的再次打开,意味着新兴国家面临着热钱流入和高通胀压力。而日前中国央行官员则表示,在目前这种国际国内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应逐渐回归稳健和常态。实际上,不久前,中国央行已做出了反常规闪电加息的政策决定。央行闪电加息政策的出台,应理解为政策重心正在逐渐向“抗通胀”倾斜,加息周期或许已经到来。所以,把握住这条脉络,市场对央行后续加息政策趋向应作出合理预期。
合理预期应遵循预期准则
合理预期,可以简单地说,就是市场对于央行未来后续加息政策出台的时机、出台的几率、加息政策对市场以及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的一种符合理性的心理预期。其效果验证的准则就是符合客观性、把握全局性和事后验证性。符合客观,就是市场对政府政策的预期属于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其是否合理,关键要看这种反映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基本牢固,虽然经济增速出现放缓势头,不过回落速度比较温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G D P同比增长10.6%,其中一季度增长11.9%,二 季 度 增 长1 0 .3 %, 三 季 度 增 长9.6%。另外,在过去的四个月中,有三个月C PI升幅超过3%,尤其是10月份C PI达到了4.4%%,创了新高。把握全局,就是判断央行后续加息政策的出台时机,还应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要有大局意识。目前,澳大利亚、挪威、印度、越南已先后加息,但美国、日本、欧元区等经济大国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不加息反而减息或维持低利率政策不变,甚至采取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不过,我国央行出于解决通胀压力考虑,在货币政策调整步调上并未与发达国家保持一致。那么,就合理预期而言,也应及时了解到这些动态。事后验证,就是市场判断的未来实践证明。一般情况下,只要预期符合上述两项准则,那么实践表明,这些预期也一定会是合理的和有效的。如果以前每次预期或大部分预期都比较切合实际,就说明,事后验证市场预期的合理性。
责任编辑:小贝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