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贸易战打上G20谈判桌 美日欧联手施压中国稀土

2010年10月29日 9:21 6077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人民币问题还未远去,美国又开始寻找新的借口发难中国。北京时间10月27日,白宫表示总统奥巴马可能在二十国集团首脑峰会(G20)上提出中国稀土出口配额问题。媒体报道称,自由贸易问题将成为首尔峰会的焦点话题之一。
  在上周末的热身会议上,虽然G20成员承诺不打汇率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也进展顺利,但贸易问题有可能被提上11月10日-11日在韩国首尔举行的G20会议桌上。日前,美国和日本开始拉拢欧洲国家施压中国,要求中国放开稀土自由贸易,德国经济部长布吕德勒称,将加入“施压”行列。
  最容易达成的协议是:不能让G20消失。10月27日,韩联社报道称,在首尔峰会上,各国将把G20机制永久化方案和成立常设办事机构作为商讨议题,预计在明年法国召开峰会时会得到通过。目前G20尚未拥有办事机构,有人担心,随着危机的消失,G20最终会被停办,着眼于未来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必须让该峰会机制化。2011年和2012年将分别由法国和墨西哥举办G20峰会。
  德国的借口是,稀土是生产电动汽车锂电池的重要材料,没有稀土,电动车就无法运转,试图将不履行节能减排的“罪名”强加给中国。然而,不管是美国、日本还是德国,他们都喜欢避重就轻,丝毫不提稀土开采对中国农林、水资源和人身健康带来的污染危害,只是强给稀土戴上“自由贸易”的帽子。彭博社报道说,美国和日本会拿稀土贸易问题在G20上刁难中国,预计一些发达的欧洲国家也会相继跟风。
  贸易战已经开打,汇率战是否再现波澜,还要看美联储在11月初的议息会议上的举措。一些专家认为,如果中美在贸易战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美联储继续量化宽松的压力将减轻,美元稳定,汇率战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但美国执意拉拢其他国家用各式各样的方式逼迫中国,不利于解决国际经济复苏。此外,在建立全球金融监管公平制度问题上,各方还存在较大差异,G20之路依旧荆棘密布。

 

相关新闻:

  以纯电动汽车作为汽车工业转型主要战略取向
  2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2010年前三季度工业通信业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表示,中国稀土生产应用和出口既要考虑促进经济发展,又要考虑保护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综合因素。中国不会把稀土作为讨价还价的工具,中国希望在合作、发展和共赢中实现与各国在稀土资源利用上的互利合作,同时保护好这样一个不可再生的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出口国。已查明的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55.7%,出口量占国际市场份额的90%以上。朱宏任表示,在中国以往的稀土生产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开采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一些企业环保意识薄弱,环境污染比较严重。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和贸易都实行有序管理,这样的做法符合世贸组织规则。
  朱宏任表示,今年确定的宏观调控总体目标就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其中有一些是主动的措施,像央行加息,这是管理好通胀预期的一个举措;还有一些是被动的措施,如人民币升值。
  对于工业经济运行来说,在当前形势下,由回升向好转向稳定增长的态势已逐步确立,这样的态势会延续到明年。但是,外部因素也会对工业平稳较快增长产生一定影响,有可能明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会出现一些波动,但从现在的情况看,这些波动不会改变总体向好的态势。
  朱宏任介绍,截至9月底,各地已基本完成今年落后产能关停任务。根据反馈的情况看,今年可完成3000万吨炼铁、825万吨炼钢、9155万吨水泥、648万重量箱平板玻璃的落后产能关停任务,焦炭、电石、铁合金、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等行业可超额完成任务。
  朱宏任透露,据统计,全国已有20多个省开展了互联网协议电视(IPTV)和有线电视互联网接入的商业应用,IPTV用户已超过500万,有线电视互联网接入用户达到500万,手机电视月使用用户已突破600万。
  朱宏任透露,前9个月,中国汽车产销量都超过了1300万辆,预计全年汽车产销可能达到170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5%。他还表示,工信部正在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以及有关专家和企业一起,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进行研究论证,而且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共识,以纯电动汽车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突破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推动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lee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