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消息 昨日从业内了解到,为响应前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下称《决定》),目前全国多数省(市)已就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具体规划部署,一些具备产业优势的地区还将继续加大政策推广力度。
新一轮产业赛跑蓄势待发,业内专家建议:各地应因地制宜,明确重点,避免贪大求全。
“竞秀”战略性新兴产业
作为国内新能源产业最发达、最集中的地区,江苏省显然早早就在这轮产业“赛跑”中确立了领先优势。
目前,江苏省在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独占鳌头,在新材料、节能环保、新医药等领域也具有雄厚基础。根据江苏省政府在日前召开的全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大会上提出的总体思路,该省的目标是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行区。
同在长三角,浙江省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积极性丝毫不弱于江苏,其高度发达的民营经济更为此提供土壤。目前,浙江光伏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约有60家,实现产值突破200亿元;风电设备产业产值则突破80亿元;去年,该省医药制造业规模居国内第三位,完成出口交货值位居全国第一。
和江苏一样,浙江省也是国内开展物联网产业研究、开发较早、技术研究实力较强的省份之一,处于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第一梯队”;省内企业开发的运用于智能电网、安防监控、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多项产品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
不过,如果涉及新能源中的核电设备与电动汽车等领域,则又是长三角龙头城市上海拥有发展先机。有专家指出,目前在上述两大产业,江浙还无法望其项背。
根据上海市政府发布的《关于促进上海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将重点投向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和智能电网等领域。此外,上海市政府还设立了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并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共同发起设立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首批5只高新技术产业化创业投资基金,专门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责任编辑:静观世界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