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消息 受资源环境的硬约束,中国“十二五”(2011-2015年)或被迫选择放缓经济增长步伐,而加快体制和富民改革之路。将在10月召开的十七届五次会议上,中国会研究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业界普遍预计,中国经济增速目标在十二五期间或会放缓到7%左右,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更多强调如何“富民”或是重要内容。
“GDP总量能说明一定问题,但衡量一个国家的强大或者一个民族的强大,不能只看GDP,还要看人的素质、创新能力等各方面。”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称。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此前透露“十二五”规划的五条思路,其中结构调整为首要目标,社会建设则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的专题调研活动报告中也建议,尽快制定出台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案,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分配格局。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中国GDP年均增长潜力很可能降为今后十年的7%,进入正常、合理的增长区间。
责任编辑:lee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