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一条谣言引发暴跌 金属等商品何去何从

2010年09月10日 10:21 1486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新闻图片20108101027271284085647562_782.jpg

一条谣言令多头全面溃退,表明商品市场前期升势的基础并非想象中的牢固。所谓“谣言止于智者”,但大跌又能否止于此日?(制图/王力)


“查庄”谣言引发商品“地震”

 
  (记者 李中秋)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大跌源于期货分析师在互联网上互传的一条谣言:称某期货品种大户持仓被监管部门调查。但经记者从权威渠道证实,消息纯属谣言。

  惊现“三分钟跌停”
  参与商品期货交易的投资者9日经历惊险一幕,9点24分至9点27分,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上市的品种中,除了黄金以外均出现“断崖式下跌”,短短3分钟内,上海期货交易所铜、铝、锌、天然橡胶等品种直奔跌停,其中,沪铜期三分钟内跌去了1500元/吨。不过,跌停板仅仅是昙花一现,各品种在短时间内被迅速拉起,之后平缓波动直至收市。
  全线下跌,成为当日国内商品期货市场的特征之一。根据文华财经商品期货指数涨跌排名,上海天然橡胶期货以3.79%的跌幅位居跌幅榜首位,其主力合约1101下跌3.76%,报收于25445元/吨;上海期锌位居跌幅第二位,期锌指数跌幅为2.34%,主力合约1012下跌415元或2.29%,至17680元/吨报收。相比之下,大连和郑州农产品期货跌幅较小,大部分品种介于1%-1.5%的跌幅之间。
  持仓大幅下降是商品期市的又一特征。三大期货交易所23个上市品种集体减仓。根据中国证券报的统计,当日国内期市累计减仓达79.46万手,较前一个交易日大幅下降8.03%,其中,上期所减仓322592手,大商所减仓375976手,郑商所减仓96090手。根据商品期货保证金1200亿元估算,大约有100亿元资金紧急撤离。

  谣言引发
  记者注意到,9日国内商品期货的集体下挫,特别是盘中三分钟跌停,主要是由一则谣言引起的。当日,一个期货分析师群内论坛中传出谣言称,浙江大地期货公司某大户在橡胶期货上坐庄被证监会调查,其有六万手多单分散在约十家期货公司,并联合现货市场操控市场,该消息引发市场投机力量撤退,造成市场跳水。
  事实上,商品市场的盘中暴跌并不是单独由某个国内商品期货品种引起的,至于天然橡胶期货跌幅居前则事出有因。根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的观察,率先跳水的是伦铜电子盘交易,9点08分,伦铜亚洲电子盘开始跳水,报价由7680美元/吨,一路跌至9点27分的7530美元/吨,短短19分钟内,伦铜跌去了150美元/吨;而天然橡胶、铜等期货品种的跳水时间是9点24分。
  就焦点品种天然橡胶期货而言,基本面状况依然良好。现货市场方面传来消息,近期农垦报价仍在26000元/吨之上,市场“无胶可卖”,这一点,从9月合约基本不跌也可以看出。业内人士介绍,天胶期货大幅下挫,除了谣言本身,还有两大原因。一方面,期价近期涨幅过大,两个多月已单边上扬30%,自身也有调整的需求;与此同时,欧美拟对中国轮胎征收5年期22%的进口关税,对胶市也构成利空。
  此外,天然橡胶多头大规模撤逃更是无稽之谈。上期所持仓数据显示,天胶主力合约1101多头持仓第一位浙江大地期货当日减仓仅为772手。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商品大幅上扬导致一些资金一路踏空,并不排除一些别有用心的资金,利用网络谣言打压期价而达到趁势建仓的目的。

[1][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征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