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北极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寒地正在变热土

2010年09月07日 14:44 17853 来源: 人民日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新闻图片20108715511283843101078_3293.jpg

  9月7日消息  9月初,加拿大外长坎农访问挪威、芬兰、俄罗斯,与有关各国讨论北极事务。9月下旬,莫斯科将举行名为“北极:对话之地”的国际论坛,主旨是为各方在北极问题上寻求国际协作新视角,使北极成为和平与合作之地。在这座地球“最后宝库”的开发与保护问题上,国际社会愈来愈投放出关注的目光。

  富饶的北极

  在全球油气资源日趋匮乏的今天,被称为“第二个中东”的北极价值日渐凸显

  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除了有富饶的渔业和丰富的水力、风力、森林等可再生自然资源外,还有不可再生的石油、天然气、铜、钴、镍、铅、锌、金、银、金刚石、石棉和稀有元素等矿产资源。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公布的一份最新评估报告称,北极地区拥有原油储量900亿桶,天然气储藏超过47万亿立方米。北极拥有全球13%的未探明石油储量,同时拥有全球30%未开发的天然气储量和9%的世界煤炭资源。
  对这些丰富的资源,北极周边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大规模开采。比如美国在阿拉斯加西北岸建立了地球最大的锌矿开采基地,而在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有世界闻名的诺里尔斯克镍矿综合企业。加拿大原本不是钻石生产大国,但最近15年里,仅凭北极地区新开发的三个钻石矿,已跻身世界钻石产量三甲之列。
  此外,北极地区还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尤其是航运价值。据一些科学家预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速冰山融化,10年后,从大西洋穿越北冰洋到达太平洋的航行时间将会缩短近1个月。届时,从亚洲到欧洲,将比走巴拿马运河缩短上万公里行程。这意味着哪一个国家控制了北极,不仅控制了战略要道,也控制了新的世界经济走廊。
  目前北极航道有两条:西北航道东起美国和加拿大东海岸,向西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经波弗特海、白令海峡抵达美加太平洋港口;东北航道西起西欧和北欧港口,穿过西伯利亚沿岸海域,绕过白令海峡到达中国或日本港口。
  2009年夏天,德国白鲸航运公司进行了穿越东北航道冰层较少水域的航行。今年8月25日,俄罗斯一艘11万吨级的油轮装载7万吨原油在破冰船导引下顺利穿越东北航道,预计于9月上旬抵达终点中国宁波港。有评论说,这次“破冰之旅”揭开了北极航道商业化航行的序幕。不过,该航线目前仍有障碍未能解决,其中最大的难题是北极圈地区的夏季周期只持续两个月左右。
  另外,北冰洋的洋底现在已经是世界各国战略核潜艇的栖身之所,北冰洋厚达几十米到几百米的冰层阻挡了来自卫星、飞机等的跟踪和探测。一旦战争需要,核潜艇就能选择突破冰层发射战略导弹。

[1][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征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