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矿业工人面临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但矿业主和官员从该行业中牟取了巨额财富。
8月20日消息 在印度,矿业大亨就是“王”。
美国《纽约时报》18日的一篇文章如此总结。据该报报道,印度中央政府本周将成立一个调查委员会,调查全国范围内的非法采矿业。这被认为是当局欲扭转过去失败的监管体制的第一步。
但报道指出,这实际上只是印度政府内部政治势力的新一轮较量,其背后涉及到矿业大亨间利益的深度博弈,反映了该国矿业与政界之间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暴利下的官商勾结
雷迪兄弟是印度矿产业大亨的典型代表,他们的发迹浓缩了印度近来政治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现象:私人开采国有矿产资源,致使国有资产流失,所得的巨额盈利都落入了私人矿主与官员囊中。
据悉,印度铁矿石产量约有一半出口国外市场,其中近80%流向中国。技术的提高也让出口的铁矿石种类不断增加。近些年,印度采取加征关税等多种措施,不断加大对铁矿石出口的限制,导致铁矿石价格飙涨:从曾经的每吨17美元(约合115元人民币)到如今的130美元(约合883元人民币)。
铁矿石价格的稳步大幅上升使得大部分政客们染指采矿业。“丰厚的利润客观上鼓励人们加大对这个行业的投入和关注。”印度高院前法官圣托希·海德说。目前他正领导一支官方的反贪调查小组,调查卡纳塔克邦的非法采矿案件。“那些有钱或有权的人纷纷投入采矿业,在其中争夺利益。”
印度南部的卡纳塔克邦是全国铁矿石产量第二的邦。据报道,矿产丑闻在包括卡纳塔克的至少五个邦中存在。在过去三个月中,这些地区接到的控诉多达2万起。邦内的政客们更是被指接受矿产业主受贿。海德的调查小组发现,该邦至少有10名议员控制着贝拉里地区的铁矿石开采租赁权。
责任编辑:刘征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