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消息 8月11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了珠江三角洲五个一体化规划的通知,从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基本公共服务、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五个方面,描绘了从2009年到2020年,珠三角深层次融合的路径和蓝图。其中,《珠三角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定了珠三角未来10年的阶段目标:到2012年,单位建设用地面积的G DP产出达到4.75亿元/平方公里;到2020年,单位建设用地面积的G DP产出提高到6.6亿元/平方公里。
这意味这2020年珠三角1.1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将创造高达近7万亿的G DP.而在发展产业方面,珠三角将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优先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等5大领域30个重点产业,构建布局一体化的珠三角地区“530”产业体系。
“A”字形产业总体空间布局
根据规划,未来珠三角地区将按照“引导增量、优化存量”的思路,打造珠江口东岸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带、珠江口西岸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带、珠三角沿海的生态环保型重化产业带,形成“A”字形产业总体空间布局。广州东部和中部-东莞-深圳等东岸地区,重点布局发展金融、物流、会展、信息服务、专业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以及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形成服务化、高端化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带。而广州北部和南部-佛山-中山-珠海等西岸地区,重点布局发展汽车、轨道交通、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核电、风电、光伏发电及输变电设备、通用专用机械、航空等装备制造业和家电、金属制品、纺织建材等优势传统产业,以及外包服务、教育服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形成自主化、集成化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带。肇庆作为西岸腹地,重点要延伸沿岸产业链,成为重要的配套产业基地。
此外,惠州-深圳-珠海-江门等珠三角沿海地区,重点布局发展石油化工、精品钢铁、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油气勘探开采等先进制造业,以及商务休闲、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临港产业带。适当布局发展现代农业。
“《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个市的一些意愿,但更充分考虑省一级政府对整个珠三角产业的引导意图和市场的配置因素。这里面有省级政府想法、市级政府想法、市场考虑因素这几方面综合考虑的结果,市场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参与规划制定的专家之一广东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成建三表示。
在市场导向的背景下,珠三角各个城市的意愿在规划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中,广州着力打造国际产业服务中心;深圳着力打造国际产业创新中心;珠海着力打造国际重大装备制造业中心;佛山、东莞着力打造国际产业制造中心;惠州着力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中山、江门着力打造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基地;肇庆着力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区和重大装备制造配套基地。
“这是与当前产业结构相符合的。”广州市社科院彭澎向南都记者表示,从区位条件和产业现状、产业条件等各方面综合考虑,珠三角东岸有深圳、东莞、惠州,这些都是侧重高新技术科技发展的城市。西岸有佛山和中山,总体上制造业比较发达,其中佛山的制造业已经超过广州了。而沿海地区当然要发展与海洋生态有关的产业了。“当然,要注意文件的意思是侧重发展,而不是绝对的割裂。”他强调说。
责任编辑:lee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