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矿业通病:借口成本 低环保投入滥采低品位矿

2010年07月15日 8:56 526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7月15日消息    缘何中国矿业企业污染频繁?这是一个值得中国整个矿产行业思考的问题。
  一家大型矿业公司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许多公司采取的技术本身存在问题,另一个原因就是公司控制成本投入。
  “严格意义上说,排污不规范在中国矿业行业应该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一位专家告诉本报。
  根据环保部5月份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督查情况的通报》,11家上市公司因存在严重的环保问题尚未按期整改,存在较大环境风险而被通报批评,并被要求认真自查问题,立即拿出整改方案。
  这11家被通报批评的公司中有4家矿业企业,这些企业让原本没有太多开采价值的低品位矿具备了开采价值,但是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国内许多金属矿山品位不高
  目前,黄金开采工艺技术分为三种,分别是应用生物氧化技术、加压氧化技术和焙烧技术。
  据上述大型矿业公司技术人员介绍,有些公司在烟气处理方面做得不好,如果有检验机构来检查,可以通过人为手段临时让排污达标,但是这些检查人员走了之后,肯定又不达标了。
  “对于一些落后工艺而言,如果要达标也可以,不过投入的成本非常高,不会有利润。”他说,目前,国内依然有不少的黄金企业在采用较为落后的生产工艺。
  相对于采用落后的工艺和落后的设备,为了节省成本而故意减少环保投入或许更容易出问题。
  据上述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专家介绍,国内许多金属矿山的品位都非常低,相对于国外一些大型高品位矿山,这些低品位矿山开采成本很高。如铁矿石,国内铁矿的品位大部分在20%多左右,而澳大利亚的铁矿品位高达60%多。
  在市场低迷时,如果环保投入成本太高,盈利的可能性很小。2008年,国内许多有色金属矿山冶炼企业都出现了亏损,其中许多公司环保投入并不大,如果环保投入更多,亏损更大。
  “主要考虑还是想节约成本。”中国有色金属设计研究总院教授王国珍告诉记者。
  王国珍是一位稀土行业专家,许多稀土企业曾邀请他帮助公司设计稀土矿山和冶炼厂。所以,多年来,他发现这个行业存在许多问题。
  去年,国家环保部提出过稀土“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排放标准,已召集专家讨论过几次。在此之前,稀土行业并没有排放标准。但是这个政策在制定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阻力。据王国珍介绍,许多公司认为环保部制订的稀土“三废”排放标准太高了,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同行绿色措施值得借鉴
  “有的公司,就没有很好地处理稀土尾矿。”王国珍说,如果将这些尾矿封存起来,成本是很高的。
  企业舍不得投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行业企业都在拼成本。目前国内各种矿山企业集中度普遍非常分散,小企业的环保投入能力不足。清华矿业项目中心主任张焱此前告诉本报,中国拥有大大小小11万家左右的矿业公司。
  实际上,也有一些矿山采取了较为完善的环保措施,值得同行借鉴。
  7月1日,记者在位于贵州贞丰县的中国第二大单体黄金矿山参观时注意到,在厂区的试验田上,已经长满了玉米。在已复垦的厂界西边边坡上,种上了植被,已是翠绿一片。
  这个金矿的开发主体是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控股股东是加拿大埃尔拉多黄金公司。
  埃尔拉多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工艺技术是应用生物氧化,这个技术最大的益处是对环境“友好”,可以解决尾渣解毒等环保问题,但成本也较高。

责任编辑:lee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