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新任澳总理如何抓牢资源税等三个“烫手山芋”

2010年07月13日 16:7 907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7月13日消息  “本来我已经决定今年议会大选时放弃工党,现在既然吉拉德上台,纠正了政府一些荒谬的做法,我准备继续支持工党执政。”来自悉尼的新闻工作者克里斯汀这样对记者说。
  最新民意调查显示,自吉拉德6月24日正式就任澳大利亚总理以来,工党的支持率一改此前陆克文在任时自4月起持续暴跌的悲惨局面,犹如绝地反弹,反超反对党联盟4个百分点,一举回到6个月前创下的最高纪录。
  其实,工党支持率的回升并不仅仅因为这位号称最富魅力的澳大利亚女总理,挽救工党的还得益于这位“铁娘子”对其前任陆克文的一系列眼明手快的“纠偏”政策。澳大利亚本地漫画家乔·库德卡(Jon Kudelka)生动地总结了吉拉德上台两周内的三项安抚措施:安抚矿业大佬们的神经;平息难民偷渡问题上的争议;妥善处理气候变化问题。
  有评论人士认为,吉拉德此次接手的这三个“烫手山芋”,不但是其能否成功地为陆克文政府“纠偏”的关键,更关系到今年议会大选工党能否再次胜出。正如吉拉德在就职演说中提到:“之所以挑战陆克文,是因为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很好的政府步入歧途。对此,我有责任使政府回到正轨。”


  重拳出击化解资源税危机
  “现在是时候送陆克文的资源税去‘坟墓’了。”力拓公司的高层山姆·华尔士这样对本报记者说,“这样荒谬的政策对澳大利亚来说就如割腕自杀。” 今年5月,陆克文酝酿的“一刀切”式的资源税,迫使在澳开采所有矿产资源都需缴纳高达40%的资源超额利润税,这意味着澳大利亚将成为世界上对矿业公司征税最高的国家。
  同时由于该政策缺乏循序渐进的铺垫,又没有与矿业公司有效沟通,“官逼民反”导致矿业公司和部分选民联合起来抵制陆克文。事后陆克文自己认为,强制实行资源税是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要说澳大利亚当地的矿业公司,就连中国在澳投资矿产的企业都精神紧张。40%的征税基本上吃掉了大部分利润,当时我们已经打算放缓在澳投资。”一名中资矿产企业的高层对本报记者如是说。
  而与陆克文截然不同,吉拉德在上台后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便公开表态:“今天我把政府的大门向所有矿业公司打开,希望矿业公司也能对政府畅所欲言。”这样的表态无疑给本来势不两立的局面打了一针“镇定剂”。
  为扭转政府和矿业公司的对峙局面,上台伊始,吉拉德便开始广泛听取矿业公司的种种意见,经过几天的激烈谈判,一个折中的新方案终于出炉,政府将矿税征收范围由以前的所有矿产资源缩小至铁矿石和煤炭领域,并将税率从原方案的40%下调至30%,同时允许矿产商按照市值将现有项目纳入新税征收体系,而非原方案提出的账面价值。
  方案一出便立刻得到澳大利亚几大矿业公司的高度认可,必和必拓、力拓和斯特拉塔公司随后便联合发布一项声明,认为新方案维护了矿业产业的核心利益,三大公司也有信心继续与政府合作,保证澳大利亚资源产业未来的国际竞争力。而澳大利亚股市、汇市对此同样反应热烈,澳元对美元大幅反弹;股市开盘见涨,力拓、必和必拓、FMG等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巨头股价分别大幅上扬。
  同时,吉拉德还表示,矿产是所有澳大利亚人民共同拥有的资源,政府将用这些税收进行再分配从而推动澳大利亚其他部门的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一解释也给很多选民吃了“定心丸”。《悉尼先驱晨报》评价认为,吉拉德关于资源税的新方案对矿业公司作出了明显让步,这也许是缓兵之计,至于今后吉拉德对矿业公司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还要等议会大选后才更明朗。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木子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