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消息 在采访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外资加大了在稀土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投资设厂的力度,这些外资企业变相驾驭中国稀土供应链,轻而易举地获得当地的稀土资源,简单加工后便运到国外进行深加工或储备。
更为严重的是,目前稀土应用关键技术专利绝大多数掌握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手中,这也导致了我国稀土本土企业在诸多领域受制于人。
“中国政府以资源换取稀土终端应用的技术和产业发展,正面临着外资企业以技术诱拐资源的考验。”包头市稀土应有技术研究所所长韩福军表示。
难以抑制的投资热情
韩福军指出,稀土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而法国和日本却是没有稀土资源的,为了获取原材料,法国和日本的企业也开始在中国投资设厂。
以日本昭和电工为例,2002年10月24日,日本昭和电工株式公社、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本东海贸易株式会社、中国冶金进出口总公司共同投资建成组建包头昭和稀土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比例分别为60%、30%、5%、5%)。2006年,日本昭和电工、日本东海贸易又与赣州虔东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赣州红金稀土有限公司在江西省赣州经济开发区共同建设了一家名为“赣州昭和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
除了日本控股的昭和稀土,还有包头天骄清美稀土抛光粉有限公司、包头科日稀土材料有限公司、包头三德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包头罗地亚稀土有限公司等均有外资的身影。
“在中国,合资的小公司多达几十家,遍布中国的包头、赣州等地,隐蔽地从事稀土相关的业务,由于这些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因此政府也无法监管,而实际上内部操盘的都是外资企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上述人士表示,除了配合外资“掩人耳目”,这些独立的小稀土企业还有一个使命,就是为外资寻找更多的稀土资源,适时吃进,以及争取出口配额,这也导致了许多稀土资源被外资所控制。
责任编辑:放飞有色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