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中国应加紧建立矿业风险勘探资本市场

2010年06月30日 15:15 4830 来源: 新华网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6月30日消息  拉多黄金公司中国区总裁徐汉京在中国黄金工业改革创新发展峰会上表示,在中国加紧建立矿业风险勘探资本市场,是实现资源和资本良性循环的保障。
  29贵州省贞丰县召开的中国黄金工业改革创新发展峰会暨"中国金县"产业链延伸研讨会上,徐汉京表示,加拿大埃尔拉多公司之所以能够从国际矿业资本市场获得资金维持投资,是由于公司发现了更多的黄金储量,公司股票每一股的含金量增加了,公司可以通过扩股融资,扩充资本,进而去发现更多的储量,实现资源和资本的良性循环。
  他说,中国黄金矿业之所以小矿较多,主要是没有激励风险勘探的开发机制。矿业投资者只能顺着地表露头,"顺藤摸瓜"式的开采资源,通过开采、销售矿石获得利润,滚动开发。这种开采方法,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安全事故频发。这种矿业开发模式不符合国家根本利益。
  徐汉京认为,中国现有的股票市场是以利润为中心的融资机制,没有利润就不能够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开发,例如股票市场上市的条件之一就是企业必须有三年盈利。而风险勘探公司完全是投资型企业,在投资期间根本不可能有生产利润。以澳华金矿在贵州锦丰项目的投资为例,从1999年签订合作意向书到2008年企业第一次获得经营利润,前后近10年。这样的公司在中国首先就不能上市,上市后也无法融资投资勘探,可能就会倒闭。这就说明,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没有扶植风险勘探的功能,应当加紧建立矿业风险勘探资本市场。

责任编辑:kitty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