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解释了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速相背离的原因。他表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和高载能产品的去库存化是中国一季度GDP与用电量不同步的重要原因,同时,在国际经济周期变动时,这是经常发生的现象。
“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了6.1%,但是用电量和发电量却是负增长,有媒体对此产生疑惑。对此,国家能源局十分重视,并进行了专门分析。”张国宝说。
根据张国宝分析,两者背离首先可以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上找到原因。数据显示,一季度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加3.5%、5.3%和7.4%。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超过第二产业2.1个百分点。与之相对应,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由去年同期的46%,下降到今年的44.1%。
“这反映在电力消费上,一季度全社会的用电量同比减少了324亿千瓦时,其中主要是第二产业。但同时,第一产业的用电量增加了9.78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量增加了70.17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加了112.1亿千瓦时。由此可见,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用电都是增加的,唯独是第二产业用电量是减少的。”张国宝说。
他还提醒称,再分析工业内部结构,还可以发现占工业用电80%的重工业增加值增速今年一季度也低于轻工业,这也是影响用电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此外,高载能产品的去库存化,也是导致能源消费、电力消费和GDP的增长不一致的地方。
“经济增速和用电量不同步在国际经济周期变动的时候,都是经常发生过的现象。例如,美国2001年GDP增长0.8%,而当年美国电力消费下降了3.6%;日本在2003年,电力消费下降1.3%,而GDP增长了1.8%。”张国宝说。
此外,张国宝还表示,今年1—5月份,油价从最低的每桶37美元到最高的66美元,幅度变化相当大。但应注意到,实际上原油需求在这段时间并未大涨,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国家认为目前油价较低在增加自己的储备,这种行为在下半年很难再出现,因此分析未来油价走势应注意到这一现象。
责任编辑:小贝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