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论坛的召开恰逢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处于一个特殊的节点上。2009年,是上海期货交易所成立第十个年头。10年前的1999年,对于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而言,既是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而在2009年,经过10年规范发展又成功经受住金融风暴大考的中国期货市场必将开启一个新的元年。
“过去10年是中国期货市场规范发展的10年,也是中国期货市场艰难起步、拨乱反正、认识统一、触底反弹、实现较快发展的10年。”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如是评价中国期货市场过去的10年。
如今,中国期货市场已逐渐从“边缘化”走入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核心。期货已不再是单纯的交易工具,而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领域一样,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一个品种的发展轨迹看期货市场功能
期货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产物,中国期货市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而产生的,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内生性需求。经过多年规范发展,期货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金融服务产业已经形成,并以发现价格、回避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探讨期货市场功能就不能不提及“铜期货”。作为国内最成熟、最早国际化的产品,铜期货的诞生、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一个产业。“作为国内较早上市的期货品种之一,铜期货有力地推动了有色金属产业的市场化改革。”从业多年对有色金属一直情有独钟的长城伟业首席金属分析师景川对期铜的历史如数家珍。
上市以来铜期货一直运行平稳,但在上市初期,也遇到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是在价格双轨制下,期货价格是否合理。”景川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网络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我国经济也开始回升。在这种大背景下,铜期货价格开始飙升,在涨到23000—24000元时,很多人包括企业和政府都认为这个价格太高而不认可。但当时,国际市场铜价持续上扬,而国内当时的情况是年产铜30万吨,市场需求则达到70万吨。1995年,铜价涨到了32000元,这时伦敦铜价格由于过高支撑不住开始回落。在这波回落中出现了轰动一时的“住友事件”,铜价从28000多元迅速回落到24500元,国内很多企业也在价格回落过程中不断买入,但仍抵挡不住铜价的一泻千里。
责任编辑:小贝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