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时间窗口开启
原定于2007年推出的资源税费改革为何到2010年才开始试点?现在推出意义何在?
据一位参与方案制定的专家透露,为了遏制资源的浪费,加速经济转型,早在2006年底,财政部、国税总局等部门就制定了资源税改革方案,并报送国务院,拟于2007年初开始实施。但是2007年国内通胀压力抬头,政府担忧资源税改革将进一步推高CPI,资源税改革方案由此被搁置。
2008年上半年,通胀局势依然没有缓解,在国际油价的带动下,国内资源品价格纷创历史新高,国务院已重点考虑控制价格上涨,资源税改革不再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2008年下半年,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出于国内“保增长”的考虑,推出资源税改革势必加重上下游企业负担,也不符合当时积极财政政策提出的减税大方向。
虽然推进资源税改革被确定为国务院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直到2009年年中,随着宏观经济探底回升,资源税改革的时间窗口才真正打开。2009年6月,财政部召开的一次工作座谈会上明确了扩大征收范围、改革计征方式、提高税负水平、统筹税费关系的改革思路。
“从量计征改为从价是毋庸置疑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姚东旭教授认为,我国资源税长期实行从量定额征收,且以纳税人实际销售或自用的资源数量为计税基础。这种从量计税的方法会诱导投资者争相开发高品位资源,导致低品位资源的弃采,从而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在资源价格持续走高的形势下更使本来不高的税费负担进一步降低。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资源税改革并未在2009年推出。国金证券的报告认为,有关资源品的价格改革最好是在需求低迷、没有通胀预期的经济环境下推出。如今国内资源品价格开始上涨,通胀预期已经形成,错过了最佳改革时机,如果再不抓住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的国际资源品价格下跌的契机,资源税改革的窗口又将关闭。而且,随着人口因素的拐点将提前出现,劳动力成本已经进入长期上升趋势,留给资源税改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责任编辑:刘征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