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探矿证停发 中企蒙古“淘金”面临政策变数

2010年05月13日 9:7 859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5月11日,据获悉,蒙古国在4月底颁发了一项无限期停止颁发新的探矿证并停止转让探矿证、采矿证的总统令。
  “目前禁止转让,主要是为了防止炒矿。”曾多次参与中国企业投资蒙古项目的隆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曙光对记者解释道。
  此前的5月2日,澳大利亚政府宣布,计划从2012年7月开始,对资源开采类企业开征高达40%的资源税,以支付日益升高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及退休金。
  一时间,风声鹤唳。宝钢等企业都认为澳大利亚开征资源税的举措将会使中国企业赴澳投资趋于谨慎。
  “不过在蒙古直接买探矿权采矿权不行了,还可以采取股权合作的方式在蒙古进行投资。”一位正计划赴蒙投资的企业矿产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然而,全球各大资源国家正在掀起对矿产资源的整顿,勇敢走出去的中国矿企仍面临一轮全球性的矿产整顿潮。

  停止颁发探矿证
  “蒙古现在有4744个探矿及采矿证,其中有1850个是开采许可证,剩下的就都是探矿证。”蒙古国矿产能源部政策司司长巴特胡公开解释说。
  目前,蒙古国已发现的矿产超过6000处,其中铜铁矿各20亿吨,金矿约3100吨,锌矿约755万吨,煤炭约500亿吨,石油约60亿桶。除此之外,还有钴、钨、钼、锰、铬、铀、萤石等各种稀有矿产资源。
  “蒙古的资源就在于石油、煤炭和有色金属这三块。”张曙光表示。
  而这仅仅是蒙古国矿产资源的冰山一角。由于受资金、技术、设备等条件所限,蒙古的矿产资源勘查力度不够,不少成矿区勘查程度偏低,大多数矿产尚未进行开发。据预测,该国至今未探明的地下资源将大大超过现有探明的资源量。
  如此丰富的矿产资源自然吸引了各路目光。据业内人士介绍,早期蒙古曾以一平方公里几美分的价格出售探矿权,而一度造成市面上大量的许可证存在。“有的人倒手就卖了,能获利不少。”
  “这次是停止颁发新的勘探证,如果项目方原来有勘探证,在这个基础上再申请开采许可证是可以的,但是不能用以前招投标那种方式转让勘探证和采矿证了。”张曙光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规范矿产市场,杜绝炒矿现象的发生。
  蒙古开始将矿产资源在国家战略层面进行整顿。据巴特胡介绍,目前蒙古已确立了15个战略性的重大矿。在这些矿产中,如果国家参与了前期开采投入的,股权要占到51%以上;如果没有参与的,则国家不低于34%的股份。蒙古国对资源的掌控愿望可见一斑。
  早在2009年8月,蒙古议会曾通过矿产资源法修订案,大幅降低了投资者矿业开发税赋。对矿产资源取消暴利税的特大利好,刺激了各路资本,在这轮掘金潮中,中国投资者的身影更值得关注,越来越多的中资背景的机构希望以“市场换资源”的形式分得一杯羹。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nonferrous metals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