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
“将来新能源和电网,和石油等液体燃料行业企业的关系,也要进一步理顺”。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告诉本报记者,众人关心的价格政策,以及新能源并网政策等等,都有望提及。
目前由国家能源局牵头、科技部等相关部委参与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此前已经征求过一些代表性企业和地方发改委意见。
史立山表示,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远期目标是务求今后10至20年,将新能源行业培养成为我国重要的产业增长点。
容易将其搞混的就是2007年发布的新能源中长期规划。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作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又一个实质性的行业刺激规划,与新能源中长期规划最大不同在于,“新规划在相关新能源份额、比重等目标确认上,将会翻番甚至有若干倍数的增长,从而极大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但新能源产业振兴的一个关键环节还在于,新能源并网的对接办法。“下一步,新能源并网的关键一步——电网系统相关对接办法、技术标准,出台进程也有望提速。”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研究员王斯成也向本报记者透露。
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最近走访了很多地方政府及新能源企业,他告诉本报记者,对诸多地方政府上马新能源项目的极大热情非常讶异,“这种热情,中央和地方政府取得了高度一致,并且很多地方的力度和工作,都走在中央前面”。石定寰表示。
规划目标或翻若干倍
本报记者获悉,新能源振兴规划,在征求代表性企业和地方发改委意见之后,还需等待征求相关部委意见,并经发改委内部讨论修改后,将最终定稿公布。
由于新能源行业发展与政策扶持力度密切相关,新规划在总量和比重上确立多大盘子,备受关注。
作为行业学会负责人,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看法乐观。他表示,原来的规划目标偏低,最近一两年形势发展太快,比如太阳能之前目标是180万千瓦,“180万千瓦什么概念,现在一个火电机组就是百万千瓦,我们到2020年才发展这么一点,能行么?显然不行”。
他同时介绍,现在中国光伏产业每年生产两千多兆瓦,实际生产能力大概为四五千兆瓦,“只要国家政策对路,每年增加几百万千瓦绝对没有问题;十年后几千万千瓦也都没有问题,180万千瓦显然不够”。
根据2007年6月公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达到3亿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0%。
责任编辑:安子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