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亚洲矿业会议:亚洲主权基金“恋上”蒙古矿

2010年04月01日 8:46 5073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Asia Mining:http://www.terrapinn.com/2010/asiamining/

  4月1日消息  亚洲矿业会议日前在新加坡召开。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控股负责投资的执行董事纳吉·哈米耶公开表示,“相当看好”蒙古、非洲等地的矿业投资,而在上周召开的蒙古-亚洲投资论坛上,蒙古瀚银行(Khan Bank)首席执行官莫若也证实,蒙古北部铁矿石企业已经获得中投的投资。
  亚太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令当地经济体对矿产资源胃口大开,不过与此前重点投资于澳矿和北美矿不同,包括淡马锡、中投等在内的多个亚洲主权财富基金目前正将目光转向矿业处女地——蒙古。
  “我们对蒙古矿业相当看好,并已在当地进行投资”,哈米耶表示,蒙古在矿业领域正处于起步阶段,淡马锡对投资铜、铂、炼焦煤和铁矿石等“兴趣浓厚”。
  此前有媒体报道,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也在南戈壁招股中“现身”,投资额达到5千万美元。南戈壁公司曾于去年10月与中投子公司签订协议,后者斥资5亿美元购入该公司发行的可转债,而去年底中投还与龙铭投资公司达成协议,向后者投资至多7亿美元。
  资料显示,蒙古现已探明的矿产有80多种,自上世纪70年代建立的额尔登特铜钼矿已位居世界十大铜矿之列,但蒙古当地的矿产开发配套设施建设仍然薄弱。中矿联合基金董事长郑智表示,蒙古矿业的优势是资源品质比较好,成本低,但蒙古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据蒙古贸易开发银行(TDB)行长酷帕介绍,蒙古目前电力耗量为800兆瓦,其中10%从国外进口,若要对矿业和城市开发提供支持,蒙古至少要在未来五年内实现电力容量翻番,预计花费为22亿美元;运输方面,铁路部分的投资需要10亿-30亿美元,公路部分今后还需兴建3000公里路面,花费将在10亿美元以上;水资源方面,蒙古南戈壁地区已经勘察发现有含水层,但不具备可再生性,因此仍需从北部地区引水,耗资约3亿-7亿美元。
  酷帕表示,蒙古主要矿业项目中的大部分资金都是通过外商投资获得的,而未来五年为支持矿业增长,蒙古还需要100亿美元的投资。目前蒙古外商直接投资额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内新增外商直接投资将达到110亿美元。

责任编辑:kitty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