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国际油价和商品价格同比大幅上涨,亚洲多数经济体目前面临不断加大的通胀压力。分析人士认为,如果通胀维持高压状态,通胀预期将进一步强化,一些亚洲经济体将不得不收紧货币政策,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迅速抑制通胀。如何在合适的时间实施合适的货币政策,将是亚洲各央行面临的最大挑战。
通胀压力普遍加大
有海外媒体认为,“在亚洲许多国家,通胀正以奥运速度跳出‘瓶子’,令该地区消费物价指数年度同比数字出现了1997年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波动”。
印度批发价格指数涨幅在2009年6月触及负1%的低点后开始回升,从2009年11月到今年2月,该指数的同比涨幅从5.6%跃升到9.89%,大大超出预期,给印度央行带来了巨大压力。印度央行本月19日出乎市场意料宣布加息,以防止通胀水平进一步攀升。
菲律宾通胀率已连续3个月高出4%。去年,菲通胀率从前年的9.3%降至3.2%,达到了政府将全年通胀率控制在2 .5%至4 .5%范围内的目标。但去年12月,菲通胀率骤升至4.4%,为8个月来的最大升幅。
越南的通货膨胀率在7个月内涨了一倍多,达到8.5%。今年1月,受油价上涨和寒流等因素影响,韩国的消费价格同比增长3.1%;生产价格同比增长2.8%,增幅达10个月来最高。
分析指出,亚洲地区通胀压力上升的原因包含内外两大因素。从内部来看,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亚洲各经济体向市场投放大量资金,防止经济走向衰退;从外部来看,亚洲经济在世界各地区中最快复苏,需求也增加,吸引全球资金涌入,加剧了市场资金过剩的局面。此外,亚洲地区对石油等能源的对外依存度高,且物价中食品价格所占比重较大,因此与西欧国家相比,对国际油价和食品价格的上涨也比较敏感。
加息步伐难以统一
通胀压力不断增强,迫使亚太区经济体考虑收紧货币政策。汇丰银行驻香港的亚洲经济学家范力民预测,到今年年底,亚洲大部分国家的基准利率将比目前高出50至100个基点,预计印度尼西亚将加息125个基点,巴基斯坦将加息350个基点,越南将加息400个基点。
责任编辑:王慧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