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需求复苏萌芽被扼杀 进口量大增打压市场

2009年05月20日 9:17 4811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5月20日报道,缺乏持续性需求给有色金属反弹带来重重压力。伴随着消费淡季的来临,6月铜、铝等 有色金属期货可能锁定震荡格局。
  供给压力日渐显著
  受政府收储因素提振,国内有色金属期价走出了连续4个月的反弹行情。不过,随着价格大幅回升,前 期受挤压的企业利润空间重现。同时,为稳定国内就业,由政府出面鼓励企业复产,加大了重启闲置产能 的可能,再加上创纪录的进口,无一不预示着未来国内金属市场的过剩压力。
  从产量方面看,以铜为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4月我国精炼铜产量为33.83万吨,较3月份增 长6%,较去年同期增长2.9%,同时这一数据也创下我国单月铜产量的第二高纪录,仅次于2007年10月创出 的35.77万吨。1-4月,我国累计铜产量达到126万吨,同比增长6.7%。
  统计局数据亦显示,我国4月份半成品铜材产量大体持平于806700吨,而电缆产量较上个月也减少13% 。显示精炼铜下游产品市场对上游产品消化能力有限,因此,国内铜市供求在经历了收储阶段短暂的供不 应求后,可能重归供求过剩阶段。
  雪上加霜的是,近两月我国金属进口量大幅增加,其中,铜进口量更是创下历史记录。同时,上期所 铜库存也节节攀高,截至上周,其库存达27690吨。进口增加及国内产量提高,必然将在短期内对需求不旺 的铜市再度形成重压。
  需求复苏萌芽或夭折
  各国经济刺激计划的陆续出台、信贷恢复和伦铜库存持续下降暗示了金属市场需求处在萌芽之中。然 而,在全球经济尚未完全摆脱衰退阴霾之际,需求复苏的基础显得弱不禁风。
  国内方面,尽管需求也在缓慢回升,但总体需求环境的改善仍相对缓慢。例如,有色金属行业振兴计 划的影响主要在长期,短期内效果欠佳;电网改造工程时效性长,尽管其对金属需求巨大,但依然难以在 短期内改变国内金属需求困境;家电下乡的推行,由于受到国内市场消费需求整体疲软限制,也不可能在 短时间内凸显其效果,而全球经济复苏中的重重障碍依然会在较长时期内阻碍我国工业出口。据易贸资讯 近期对25家铜杆企业的调研显示,5月,由于下游电线电缆行业订单需求低于预期,铜杆开工率增速有所放 缓。60%的铜杆企业认为下月订单将维持平稳,有32%的企业预计订单将减少。
  此外,汽车业和房地产市场的负面新闻依然存在,也加重了金属需求复苏难度。继克莱斯勒宣布破产 保护之后,通用汽车近期也传出类似消息,这使得全球汽车业雪上加霜。最新数据显示,欧盟25国4月新车 注册下降11.9%,而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公布的数据也显示日本4月汽车销量年比下降28.6%至166365辆。汽 车业作为金属消费大户,已经成为继房地产市场之后又一金属市场风向标。

责任编辑:小贝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