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基本金属今年走势仍看多 但审慎气氛渐浓

2010年01月29日 10:35 5848 来源: 路透《Home专栏》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Andy Home是路透专栏撰稿人,以下内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撰稿 Andy Home; 编译 张若琪/蔡美珍


  伦敦1月26日电---路透对金属分析师的调查周二(26日)出炉,一如以往,当中透露出市场的集体心态.表面来看,调查结果巩固了市场上看多的普遍共识,这是伴随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市场自2009年初低点强力复苏的上攻气势而来.
  下列链结图表主要显示2010年金属价格预估较2009年的百分比变动:

新闻图片2010029104161264732866953_2594.gif 


  锌是分析师首选,平均现货价料较上年同期上涨38.0%.但铜价预估升幅以36.7%紧追在後.即便是预计在LME基本金属中涨幅较小的锡,也料有将近20%的涨幅.
  审慎看多
  如此引人注目的增幅预测一方面有助于揭示金属价格曾经的发展轨迹,另一方面也透露了关于未来走势的讯息.我们应该记得,在雷曼兄弟垮台引发风险资产崩溃浪潮後,2009年伊始的LME金属价格是以多年低点的疲弱状态开局.
  以铜为例,2009年1月的最初几天,铜价每吨不到3,000美元.然此後直到12月,现货铜一路稳步上扬,年底重登7,000美元上方水准,但去年每吨均价仅为5,178美元.或许更好解读预估中值的方法就是和当前水准做比较.若如此来看,那麽市场的偏多共识似乎远没有那麽乐观.
  铅又是其中的异数,2010年铅价预估中值还低于昨天LME官方结算价.即便是对铜价的最高预估值每吨8,818美元(佛罗里达的T&K Futures and Options Inc.),距离当前价位也并不遥远,似乎能很轻易达到.看来几乎没有人认为今年会像2009年那样一面倒的押多了.
  阴魂不散的隐忧
  分析师的最大疑虑就是,一旦政府刺激方案逐步撤走之後,不确定情况会有何变化.外界普遍预期,制造业景气将真的复苏,加上随之而来的库存回补,短期内将协助金属价格上档动能维持不坠.但之後呢?
  国家刺激措施撤出可以从两方面影响市场,也就是减少国家资助的基础建设支出,以及抽走促成这波大宗商品升势的低廉货币供给.
  中国最早砸钱解决制造业景气萎缩问题,也是最先享受成果的国家,现在中国已经提供了一个初步警讯.
  中国国家网格(China National Grid)今年投资支出将较去年减少26%的计划,一直令铜市惴惴不安,不过麦格理银行等业者认为这项疑虑遭到夸大.
  另一方面,2010年开年不久,中国当局就对银行放贷采取更严格态度,全面打击了风险资产工具的信心,金属亦不例外.另一个警讯则是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政府一项税赋优惠的效果消退,美国房屋销售大幅下滑.这令人担心,等到政府刺激措施一撤走,就连美国房市的初步复苏局面恐怕也将淍零.
  全球各地的前瞻指标显示,等到各国央行以升息形式全力逆转货币政策之时,制造业景气复苏及相关的金属需求,应该已经达到足以自力维系的程度.
  不过,这只是"应该",而且大家都信心不足,分析师看多的程度因而有所收敛,特别是对今年下半年.
  话虽如此,锌会成为分析师的2010年首选,仍然值得玩味.部分原因大概是因为在去年金属价格回升局面中,锌的表现相对中性.
  下面的链接图表显示了2009年LME六种基本金属相较于LME整体指数的表现:

新闻图片20100291041271264732887546_1515.gif


  虽然铜仍然是所有分析师中期最看好的金属,但大家似乎一致认为锌即将有一波短线补涨行情.下面的链接图显示了分析师对于锌价格的所有预估值.

新闻图片20100291041441264732904859_1823.gif


  不过,供需面因素也对锌有利.中国在基础建设及房地产的持续支出,应会使锌价受益.锌的主要供给面疑虑,在于Xstrata预定2011年关闭Brunswick矿场,2014年关闭Century矿场.同时锌也没有像铝及镍一样面临庞大的供应过剩.不过锌的库存变化值得留意.LME的锌库存仍在增加.上升速度稳定,并非爆增,但趋势是一直向上.
  此外,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注册库存处于合约纪录高位.最近的库存大增是因为上海期交所扩大了注册仓储网.但这也显示出,还有更多锌库存囤积在市场外围.(完)

责任编辑:nonferrous metals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