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消息 2009年我国内地宣布投建的7.5代以上液晶面板生产线已多达8条,预计总投资额将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两到三年后液晶面板市场或将面临产能过剩的考验。
供大于求在一定条件下,有相当的积极作用;供大于求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经济大量发展的情况下才会产生。
对我们来说现在遇到的问题则是全新的,我们要认真研究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和应采取的对策。
如果用一句最简单的语言说明当前的国内经济问题新特点,那就是我们第一次面临大范围的“产能过剩”。
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商品总是短缺,当经济增长高潮来临时,有时是生活消费品,有时是能源、交通和原材料的供给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有的经济学家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短缺经济”,经济运行总是处于“紧运行”中。而本轮经济增长高潮中却出现了产品供大于求、产能过剩,从供给制约转变成需求制约。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普遍难题
目前,我国钢铁、纺织、有色、船舶、建材、化工、汽车灯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2008年我国有色行业中电解铝产能超过1800万吨,国内消费1260万吨。建材行业中水泥存在3亿至4亿吨过剩产能,目前仍有在建水泥生产线超过200多,新增产能超过2亿吨。煤炭工业中焦炭过剩产能1亿吨左右。以上仅是对我国工业主要行业粗略统计。据了解,当前我国主要产业产能利用率只达到60%到70%,正常情况应该在80%左右。
现在社会一般将“生产能力大于需求”或者用“供大于求”理解为“产能过剩”。“供大于求”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只有当“供大于求”的负面影响超过正面影响时才是“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还应分为“即期产能过剩”和“预期产能过剩”。“即期产能过剩”是指当前的生产能力与需求量的比值超过了正常范围,主要表现为设备利用率低、产成品库存增加、价格下降甚至低于成本、企业亏损面大。“预期产能过剩”是指未来某时间内预期的生产能力与预期需求的比值超过正常的范围,主要表现为在建项目投资增长过快。
产能过剩还有“相对产能过剩”和“绝对产能过剩”之分。“相对产能过剩”主要表现为供给过多而需求不足;“绝对产能过剩”则表现为需求已经开发得很充分,但还在不断地扩大供给,造成绝对量的过剩。
产能过剩还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在经济增长的低谷阶段,产能过剩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既有企业发展规划的原因,也有经济周期的因素。从企业来看,为避免丧失市场机会,不少企业的产能规划一般都适度超前于市场需求,而市场需求会出现周期性的波动,这种波动的走向和幅度有时会大大超过企业的预测。
自1825年在英国发生第一次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经济危机以来,在长达180多年中,西方市场经济中的生产过剩危机,每个7、8年就会来一次。研究生产过剩的着作和理论汗牛充栋,20世纪30年代虽然出现了以凯恩斯为代表的西方宏观需求调控理论与政策,也没有有效避免生产过剩危机的周期性的出现。
责任编辑:kitty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