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中国海外并购仍会层出不穷 专家支招两大经验教训

2010年01月12日 9:39 4795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1月12日消息  霍尼曼律师事务所商务破产及重组部门高级合伙人韦罗博透露,已有几十家海外汽车公司待售,部分公司销售额可能低于1亿美元。霍尼曼律师事务所在汽车业并购领域声名显赫,一直代理通用汽车诸多全球业务的法律事宜,如代理过通用汽车收购德尔福的全球转向系统,目前正在代理通用汽车出售其悍马品牌。
  尽管韦罗博未透露潜在的收购者们,但一则新闻再度将中国企业推向了并购舞台的中央。1月7日,通用汽车称,将出售汽车转向系统业务公司Nexteer Automotive。该公司2008年的销售额为21亿美元,其中一半业务来自于通用集团。有消息称,中航豫北(新乡)有意收购Nexteer Automotive。豫北公司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下属企业。
  这只是中国抄底海外的一角。在汽车领域,中国汽车企业成了抄底美国整车及零部件资产的中坚力量。在能源领域,中石化、中石油、中投公司大规模并购更吸引世界眼球。普华永道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海外并购交易在2009年下半年出现爆发式增长,交易笔数达到101宗,金额约188亿美元。而上半年的交易数量不过65宗。据世界权威金融信息研究机构Dealogic统计,2009年,中国公司的海外并购交易总额超过460亿美元,直逼2008年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500亿美元)。
  多家机构表示,2010年中国仍将活跃在海外收购主战场上。在分析原因时,摩根士丹利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孙玮对外表示,基于对能源安全的渴望,中国将继续海外并购。但中国希望投资多元化,进行美元资产以外的投资,因而期望在欧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实施交易。韦罗博则归之于抄底的好时机,“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市场处于历史低谷。如果中国公司拥有充足的资金,无论收购技术还是收购业务,都是最佳的机会。”
  面对汹涌的海外并购潮,知名管理咨询公司们泼了冷水。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统计,过去20年里,中国有67%的海外收购案都不成功。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指出,以中国汽车企业已完成的海外并购交易为例,除少数几家零部件企业的海外并购较显成效外,尚无完全可以称之为成功的案例。另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8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投资为205亿美元,总损失超过290亿美元。
  谈及收购经验教训,这些并购专家认为,首先需要目标清晰。
  韦罗博指出,“收购方要很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收购的目标是什么,想要最终达到什么目的。” 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认为,中国汽车企业的海外并购总体而言缺乏事先明确的战略规划,以南汽收购罗孚资产作为例,当年,南汽集团仓促收购英国罗孚,但收购资产中一些相关品牌、车型及动力总成的知识产权已分别属于本田、宝马、上汽等多家汽车企业,故无法直接利用收购资产开发产品,面临须向其他企业购买相关的知识产权或合资建厂的尴尬局面,因此在成功竞购罗孚三天后,南汽集团便流露出售罗孚资产之意,以求避免未来巨额的投资风险和资金空洞。
  第二是必须做非常完整的尽职调查。
  韦罗博指出,“必须聘请了解收购行业的专业顾问,做非常完整详尽的尽职调查,具体包括财务尽职调查、商业和运营调查。”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则指出,近年来,虽然多数中国企业意识到了风险,进行海外并购前的财务尽职调查,但对商业和运营尽职调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往往凭借领导人有限的实地探访及内部研究人员的粗略搜集,感性地估计市场规模及目标市场的大致竞争格局,忽略了仔细评估当地政府、政策法规、劳工组织、供应商、客户结构、文化等潜在风险,因此海外并购容易、消化难的事件时有发生。

责任编辑:静观世界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