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副司长鞠建华在《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将全面加强矿产资源储备工作,具体分为矿种储备和矿产地储备两部分内容。
按规划,我国将集中建设一批大型矿产品战略储备基地,包括焦煤、稀土在内建设约40-50个大型矿产储备基地。为解决矿产储备基地选址和利益协调问题,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正在拟定《进一步加强矿产地资源储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工作启动
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规划室主任孟旭光此前就新一轮矿产规划修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一轮矿产规划修编有诸多目标,其中增强资源保障程度是其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中国五金交电化工商会副理事长崔万宁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石油、铁矿等重要矿种进口依存度都在50%以上,而一些中国富有的矿种出口却遭遇低价,由此导致了五金等上下游很多产业受损。
崔万宁认为,提升整个产业竞争力,需要从源头上加强国内资源保障,尤其是有色金属等小矿种的国际定价权和主动权,避免受制于人的局面长期持续。
矿产资源储备被认为是进行资源战略储备和争取国际资源话语权的重要手段,也是这轮规划修编中重点加强的内容。
国土资源部总规划师胡存智介绍说,到2015年要形成约50处大型矿产储备基地。同时提高矿产集中程度和综合开采率。
胡存智表示,新一轮矿产规划中将建立推进建立矿产资源储备和保护机制。建立石油、特殊煤种、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等的矿产地和矿产品储备,为调控市场、应对突发事件和保障资源供应安全奠定基础。
此外,将把矿种按照保护性、约束性、鼓励性进行分类,明确钨、锡、锑、稀土等矿种为保护性开采矿种,实行年度开采指标限制,同时对其出口进行调整。
实际上,针对矿产地资源储备的相关工作已经启动。由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组织、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共同承担完成的《矿产资源战略基地储备研究》课题项目已通过专家组评审验收。
研究报告提出了开展矿产资源战略基地储备的基本原则及储备方式、储备规模及结构、重点储备矿种及布局以及矿产资源战略储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政策建议等。
鞠建华向本报记者表示,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工作启动后,到2015年还要找到5-6个亿吨以上的油田,使我国石油产量以每年9亿吨的增长保持上升,而在建立战略储备基地机制之后,鞠建华认为实现这些重要矿产资源的保障目标并不难。
责任编辑:nonferrous metals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