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消息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近年来一直在不断升温,收购对象囊括从欧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尤其是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自然资源领域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重点。根据统计,危机发生前,中国在固定资产方面的并购占30%,自然资源类占45%。危机后,自然资源类的并购占了中国海外并购的85%,固定资产下降到了5%。
中国企业对自然资源类资产的追逐是受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所驱。瑞信的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张利平表示,在过去10年中,中国增长很快,对稳定和长期的材料供应的需求决定了中国需要更多资源。而在未来,中国要下定决心维持高的增长,必须要有稳定的材料供应。
中国资源消费需求巨大
中国近年来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日益增大。近年来,中国对金属等资源的需求在全球中所占的份额已经大幅提高,例如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在全球所占的份额从2004年的32.0%增加至2008年的49.8%,并且预期在接下去的两年里这一比例还将继续提高,估计2010年将会超过世界需求的一半,达到53.8%。而中国对其他诸如铜、铝、锌等主要金属的需求也呈现出份额不断提高的走势,2008年分别占全球总需求的27.6%,34.2%以及33.2%。尤为明显的是,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铜需求的增长来源几乎全部都来自中国。
未来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长潜力巨大。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对各类资源的需求也会继续增加。根据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到201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要从2005年的43%提高到47%,全国总人口预计将从2005年的约13.1亿增加到2010年的约13.6亿。换言之,从2005年到2010年,将有7,0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镇地区。
由于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中国目前的资源消费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其绝对消费量依然大幅偏低。例如2005年中国的人均铜消费仅为韩国的约七分之一,美国和日本的约四分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快速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未来中国对各类资源的需求潜力将会相当大。
中国本身矿产资源有限,许多都存在短缺,需要靠大量进口来保证冶炼生产的需求。例如,中国的镍精矿进口自2006年以来急剧增加,到2007年9月份迅速增加至1百万吨以上。另外,中国对精铜和铜精矿的进口需求也一直在稳步增加。巨大的需求加上本身资源的短缺,这使得中国必须通过进口来解决资源短缺问题,而通过并购海外资源类企业的方式来锁定未来的资源供给也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责任编辑:毋宁秋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