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50年来青海投入9.2亿元探明金属矿1.5亿吨

2009年04月27日 8:27 5380 来源: 西宁晚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从1959年至2009年,青海省有色地勘部门已累计投入9.2亿元用于有色金属特别是贵重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共探明铁、铜、铅锌、黄金、白银等金属矿产储量约1.5亿吨,为青海省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这是4月23日从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上了解到的。
  青海省作为有色金属资源大省,地下矿藏相当丰富。为充分挖掘地下矿产资源,50年前,青海省组建了省有色(冶金)地勘队,先后勘查发现祁连成矿带、东昆仑成矿带等重要矿产资源带,为青海省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50年来,青海省有色地勘部门共投入地勘费9.2亿元,完成钻探工程量37.38万米、坑探工程量3.38万米,找出了都兰白石崖铁矿、循化谢坑金矿、大柴旦锡铁山铅锌矿、格尔木肯德可克多金属矿等各类矿产地450余处,探明的主要矿产储量有铁矿1.48亿吨、铜28.48万吨、铅锌122.39万吨、黄金25.98吨、白银78吨、菱镁矿1218.2万吨,为青海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期间,有不少地质队员倒在了寻找宝藏的路上,长眠在三江源头和莽莽昆仑山、祁连山中。

责任编辑:kitty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