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中国买盘拯救有色金属价格 后市发展不确定

2009年04月08日 9:28 554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4月8日消息   4月初,在智利举办的铜会议上(CESCO),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的铜需求,被全球主要的铜生产商描述为“死亡”。但是,即便如此,这些铜生产商却对当前的铜价感到满意,因为在其他地区“需求死亡”的时候,中国的需求却出奇的旺盛,在过去几个月内几乎所有的买盘都来自于中国。
  其实,不仅仅是铜,在有色金属领域,中国买盘表现同样亮丽。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在除中国外的其他地区有色金属表观需求(产量+净进口)同比下滑30%~50%的时候,中国表观消费量却在稳定增长,其中铜表观消费从去年的77.1万吨增加至105万吨,同比上升36.1%;镍同比增加5.3%;铅同比增加13.8%;锌同比增加8.7%。净进口量的大幅度提升是导致中国有色金属表观消费上升的主要原因。
  截至昨日(7日)北京时间22点,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价格报4338美元/吨,较年初上涨了1248美元/吨,涨幅达40%;LME期铅报1319美元/吨,较年初上涨220美元/吨,涨幅22%;LME期锌报1355美元/吨,较年初上涨140美元/吨,涨幅12%。
  “将中国因素看成拯救有色金属价格的主要原因一点都不过。”上海一私募基金负责人陆先生对CBN记者指出,“就铜而言,中国需求所带来的溢价甚至超出1000美元/吨。”
  陆先生指出,和往年不同,今年中国对有色金属的进口虽然相当强劲,但是市场很难了解这些进口到国内的金属有多少是被用于真实的消费,有多少是满足国家和地方的收储。“市场一直在寻找相关数据,来判断中国的真实需求(用于消费而非补充库存或囤积)到底有多少,在寻找的过程中,市场也在不断猜测中国对金属的胃口如何。最后,市场的疑惑依然没有消除,只能得出一个模糊的概念——中国需求远远超过预期,并且仍然将在短期内保持强势,于是金属价格也在近期一涨再涨。”陆先生指出。
  麦格理银行在日前的评论中指出,短期看来铜市场将保持强势,未来两个月内中国的铜进口量至少能与今年前两个月的进口量持平,该行预估上海港口进口量在第二季度会达到30万吨/月,前两个月铜进口量均超过20万吨。
  不过,在金属价格不断走高的时候,市场对于中国需求在后市是否能给金属价格带来持续支撑也产生了怀疑,毕竟在金属市场整体供过于求的状况下,金属价格受中国买盘支撑已经出现了虚高的成分。仅以铜为例,目前的铜价相对其成本依然较高。相关机构统计显示,最新的铜生产成本曲线估计有75%在1.00美元/磅(约合2204美元/吨)以下,95%的在1.5美元/磅以下——在报告库存可以维持全球5~6周消费量的情况下,铜价高于1.50美/磅是不正常的。

责任编辑:刘征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