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国务院确定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 近年暂不审定

2009年03月06日 16:3 5807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本网讯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5日介绍,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根据现行政策,中央财政将给予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探索经济转型新路,国务院日前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包括9个地级市、17个县级市和6个市辖区。
  32城市上榜资源枯竭型城市
  这批3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包括9个地级市、17个县级市和6个市辖区。
  9个地级市:山东省枣庄市、湖北省黄石市、安徽省淮北市、安徽省铜陵市、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重庆市万盛区、辽宁省抚顺市、陕西省铜川市、江西省景德镇市。
  17个县级市:贵州省铜仁地区万山特区、甘肃省玉门市、河南省灵宝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合山市、湖南省耒阳市、湖南省资兴市、湖南省冷水江市、辽宁省北票市、吉林省舒兰市、吉林省九台市、四川省华蓥市、湖北省潜江市、湖北省钟祥市、山西省孝义市、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森工)、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森工)、吉林省敦化市(森工)。
  6个市辖区:辽宁省葫芦岛市杨家杖子开发区、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

  <第一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3月17日公布了国务院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共有12个城市被列入。 第一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
  其中,中部地区典型资源枯竭城市3个,分别是焦作、萍乡、大冶(县级市);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5个,分别是阜新、伊春、辽源、白山、盘锦;
       西部地区典型资源枯竭城市3个,分别是石嘴山、白银、个旧(县级市);
       典型资源枯竭地区1个,为大兴安岭。
       12个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其中有8个城市是从6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中选出的。
  目前(2008年3月),我国共有煤炭、森工、石油等各类资源型城市118个,其中煤炭城市63座、有色金属城市12座、黑色冶金城市8座、石油城市9座。2003年8月,国家发改委《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课题组从118个资源型城市中确定了6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其中玉门被列为首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石油城市。

词语:“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按照对资源产业的依存程度,2000年我国约有178座矿业城市,其中约95座对矿业的依赖程度极大,这部分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4%;人口约7千万,占全国城市人口的13%;矿业产值占全国矿业总产值的62%。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共有煤城58座,油城11座,铁城5座,有色金属城13座,其他非金属矿城8座;其中,地级市50座,县级市45座,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尤其是华北、华中和东北地区。
       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四大共性特点 一是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二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三是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四是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由于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

责任编辑:刘征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