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宏观政策化“危”为“机” 为我国新一轮改革提供动力

2009年03月03日 10:0 4975 来源: 金融时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3月3日消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重大冲击,中国国民经济运行历经曲折,经济增速由快而缓直至陡然直下,物价局面错综复杂,由通胀急剧转为低位增长甚至负增长,进出口增速双双回落甚至出现下降等。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政府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力度和节奏,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并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些措施及时、正确、有效,目前已收到了初步的效果。
  从去年10月份开始,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变化,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宏观调控的重点是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并果断地把“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公布了今后两年总额达4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出台十项强有力的扩大内需之举,明确要求“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中央政府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密度之高,历史罕见。
  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新一轮宏观调控中再担重任,到去年12月底,四季度新增的1000亿元中央投资计划已全部下达。不仅如此,我国还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最终消费需求为重点,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此外,为稳定外需,出口退税率经历三次调整,涉及纺织、服装、轻工和机电产品等,为出口企业缓解困难、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了有力支持。如果说扩大投资对经济增长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扩大消费则是长远之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促进农民消费,稳定发展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着力发展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不断增强最终消费能力”。扩大消费在此轮调整中被各地政府寄予厚望。除了直接发放消费券外,以“家电下乡”来撬动农村消费市场成了扩大内需一大亮点。
  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采取了灵活审慎的宏观政策,适时适度把握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全力确保经济增长。2008年9月以来,人民银行五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四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投放,优化信贷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先后就困难企业贷款重组、小企业贷款、并购贷款、支农金融服务等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缓解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冲击,人民银行、银监会安排专项信贷规模用于中小企业,明确提出2008年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在金融支持方面,中小企业已不再是“政策末梢”。按照有关危机应对预案,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和管理,金融监管部门加强了金融机构审慎监管,摸清风险底数、处置相关风险资产、控制风险敞口。加强国际沟通协作,共同应对危机,与美国及欧洲、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相关部门和国际组织进行了密切沟通,在危机应对的国际协作中,既有所作为,也量力而行,积极维护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维护了我国的现实和长远利益。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进一步蔓延、新增就业难度加大、劳动者失业风险增加的情况下,今年2月10日,《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公布。国家进一步明确,将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日前,备受各界关注的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已经全部“亮相”。十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措施。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所涉及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中,九个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占GDP的比重达到1/3,规模以上企业上缴税金约占我国税收收入的40%,直接从业人员约占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30%。可以说,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推出,也有利于减轻我国就业的压力。
  面对经济下滑的态势,中央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无论在4万亿元投资中,还是在十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中,没有“两高一资”投资,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投资将增加和受到鼓励,中央财政还明确了技术改造贴息重点。这些投入及其带动效应,将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保民生、促改革,调控新政展露新视角。在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民生分量最重: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3700亿元,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400亿元,灾后恢复重建1万亿元等。舆论认为,在民生领域抓紧办成一批群众热切期盼的大事,补上历史欠账,不仅可以改善百姓生活水平,而且还减少后顾之忧,将增强消费的后劲和活力。
  历史证明,大冲击往往带来大改革。这次危机将为中国新一轮改革提供动力。事实上,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大幕,借金融危机之势已经拉开。2008年12月18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经过广泛征求意见的燃油税费改革方案,并宣布大幅度下调成品油价格。而作为中国最大的税种,从今年1月1日起实行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年内将减轻企业税负约1200亿元。此外,《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获得通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正式下发。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集中出台的一系列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正在产生效果。目前,中国工业增速有所回升,出口陡降之势放缓,货币供应量增幅由连续下降转为强劲反弹;钢铁、有色金属价格开始回升,部分企业库存减少,港口积压的矿石、石油、原油开始疏散。实践证明,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是及时的、正确的、有效的,使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赢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稳定了局势,更为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毋宁秋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