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生》杂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544/T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3-7776。邮发代号:80-126
首页 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

矿海沉浮:疯狂的矿产“套牢”矿老板

2009年02月11日 8:47 11792 来源: 广州日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在很多投资商看来,矿产是一座宝藏,投资矿产等于掉进了金库。为了它,他们似乎愿意支付成本,即便是透支也无所谓。
  然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度持续高速增长的矿产价格进入衰退期。
  对投资商而言,进入矿产行业意味着高风险、高投入,如同身处股市般被套牢。如今市道不好,他们担心会血本无归。
  另一方面,对专事矿产勘探的工程师们来说,寻找矿产资源是艰辛的历程。

新闻图片2009111839591234312799703_5131.jpg
这块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玉矿石,价值高达50多万元


  3年前,广东省地质勘查局704地质大队在广东信宜发现新的玉矿带的消息让很多人振奋,其中包括704地质队的总工程师蔡宗毅、潮汕商人倪建琛。

贸易商改行做矿老板
  南方玉因独产于地处南方的广东而得名,其独特之处在于色泽温润、颜色美观、质地细腻,适用于制作工艺玉雕及首饰等。1997年香港回归时,广东省政府向香港特区政府赠送的珍贵纪念品“盛世龙船”,就是用南方玉精心制作的。
  但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本世纪初,由于玉石矿产资源枯竭,南方玉一度停采5年。2005年,在蔡宗毅及其同事们的努力下,3个南方玉矿带在信宜被圈定,当时初步估算南方玉资源量约7万吨,且矿石质量良好。
  一年后,原本从事贸易和服装生意的倪建琛加入到投资开采南方玉的行列。倪建琛对矿产行业不算陌生,因为从2004年开始,他就开始转到铁矿行业,至今一直置身其中。
  回首往昔,倪建琛对记者感慨:“这个行当太辛苦,以后再也不搞矿了。比较一下,我发现还是做服装、做贸易、做名牌订单来得轻松。”

办证材料超过100斤
  要进入矿产这个行业,首先就有一道政策门槛,因为必须办理开采证等多个手续。“办理开采证,需要一两年才能办下来,各种费用加在一起得花几百万元。”倪建琛告诉记者。他说,光是为办证准备的材料,重量就超过100斤。
  矿产行业投入巨大。一位了解矿产行业的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些投入大致包括:基础性地质调查100万元,矿产勘查投入200万元,再加上建厂大概800万元左右。
  如今,全球金融海啸掀起的飓风,也吹落了矿产的价格。“前两年做铁矿的效益还不错,但现在差了很多,基本上没利润可图。”倪建琛告诉记者。

金融危机导致价格大跌
  那如同过山车般的价格起伏,让倪建琛看得心惊肉跳,急在心里。他说:“铁矿价格下跌得很厉害,前一个月,每吨的价格在600元左右,这段时间有所回升,每吨在700元上下浮动。”
  倪建琛介绍,在市道红火的前两年,铁矿价格每吨达到过1500元。
  南方玉的价格波动同样很大。“最高的时候,每吨值3万元。低的时候,只有3000元。”倪建琛说。
  他告诉记者,投资金属矿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在铁矿这一块,我投入了三四千万元。”倪建琛说。矿的品位也很关键。如果碰到品位比较低的矿,回报率很低,甚至可能血本无归。
  对于南方玉的投入也同样庞大,从2006年左右至今,倪建琛在这方面的投入也超过了3000万元,每个月雇请人手,就得花掉几十万元。两年多过去了,倪建琛还没有见到效益。
  “开采难度很大,真正的矿体还没有出来,矿石所在的位置比较深。”虽然难度大,但倪建琛告诉记者,“我相信704地质队他们能够探出来,肯定会有东西。”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征

版权协议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

联系我们
《资源再生》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邮编:100038
电话:010-63941425
传真:010-63941425
邮箱:resource_m@163.com
《资源再生》同时承接广告业务,欢迎各有关单位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