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消息 据《南方周末》报道)
小县3万人结“矿帮”
一名身着红色上衣、白发披肩的老板,在七八个保镖的陪同下走了过来。陪同记者的一名矿老板远远指着此人说,他就是传说中在南丹靠黑帮起家的“矿王”王熙成。
据介绍,涨价之时,王熙成家里储存着三四百吨矿石,这些矿石原来收购价每吨不到3万元,后来涨到20多万元。王熙成一夜之间变成亿万富翁。
这些看似大老粗的矿老板粗中有细,他们的手机中每天接收来自伦敦交易所的实时信息,帮助他们判断价格走势。“你信吗?扛过这个冬天就是胜利。”一杯酒下肚之后,代厚义卷着舌头,挥舞着手指对记者比划道。从2008年下半年国际有色金属价格暴跌以来,代厚义每天摆弄着自己的手机,里面实时传递的锡价和钨价信息让他忐忑不安,但这个混了20多年的矿老板始终坚信,矿业的春天一定会来临。
和代厚义一样关注锡、钨价格的,还有一个人数近3万人的特殊群体。他们以矿为生,中间有身家上亿的矿老板,也有普通的底层矿工。他们就是闻名有色金属业的“灌阳矿帮”。
这些人全部生活在一个叫灌阳的小县城。这个27万人口的小县地处广西桂林东北部。从桂林出发,3个多小时车程就能到达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
也许是上天眷顾,灌阳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钨、锡、锑、铅等矿产资源,当地人也因此练就了一套独特的采矿、选矿本领,灌阳矿帮也应运而生。
责任编辑:刘征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另投他刊,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作者向本刊来稿视为同意将文章的复制权、翻译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刊登该文后,将一次性支付作者稿酬。本刊自己或授权第三方再以其他方式出版该文,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投稿论文时作者需保证:作者所投送的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若发生一稿多投、侵权、泄密等问题,一切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