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大打“铜牌” 打造千亿元铜产业和企业

2009年01月12日 16:0 447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作者:

(原题:“中国古铜都”的发展样本
  ——访铜陵市长李明)


  1月10日消息    三千年的炉火,铜陵铸就了“古朴厚重、熔旧铸新、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三十年的改革开放,铜陵闯出了“解放思想、兼收并蓄、把握尺度、勇于创新”的发展之路。
  李明,铜陵市市长。曾在安徽省发改委担任多年副主任,甫到铜陵主政工作,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把铜陵市73万人的生活需求解决好。他认为,要把人民需求解决的问题尽快实现到位,更要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支撑。因此,他提出,要大打“铜牌”,着力打造千亿元铜产业和企业,用发展来改变人民生活环境,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铜都:“铜味”促发展
  “铜陵,是中国面积最小的地级市。但是她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铜经济、文化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铜陵市长李明在受记者专访时如此称赞。
  今日铜陵,中国南方的这座因铜而生、因铜得名也因铜而兴的城市——铜陵,正提出以铜经济、铜文化为突破口,利用这一唯我独有的“铜味”为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机遇。
  铜陵市市长李明介绍说,被誉为中国青铜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的铜陵,青铜文化源远流长。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三千余年。新中国第一个铜工业基地,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于铜陵,第一家大型有色金属企业亦是建于铜陵……
  他说,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铜陵就把挖掘悠久灿烂的青铜文化摆上重要位置。一九九二年时任市长汪洋决定突破就经济抓经济、就文化抓文化的传统思路,利用铜陵独有的青铜文化优势,举办首届中国铜陵青铜文化节。到2008年,铜陵成功举办了十届青铜文化博览会。
  李明说,铜产业现在是这个城市发展铜陵经济发展的主要板块,重要增长极。目前,铜陵明确提出该市铜产业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
  目前,铜陵已由传统铜经济初步实现由资源采掘、冶炼向精深加工转轨,电铜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化工、电子、建材等支柱产业迅速崛起。铜陵有色、铜峰电子等六家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已经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铜陵板块”,为该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去年,电解铜年产量达49.5万吨,是中国最大的电解铜生产基地和重要的铜加工基地。铜经济已占到铜陵经济的“半壁江山”。 根据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若干个千亿元产业”的战略构想,铜陵市明确提出打造“千亿铜企业”、构建世界知名铜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李明提出,通过招商引资,新上铜加工项目,延伸铜产业链条,加大铜产业技术创新力度,形成铜产业集群,建设千亿元铜产业。李明说,经过十届青铜文化博览会的“牵线搭桥”,通过“突出铜陵特色,突出招商引资”的“铜味”,引来了国内外一批投资商。二00八年,铜陵与清华大学、中科大等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铜产业产学研合作联盟,新上了6万吨电磁线、600万张覆铜板、万吨电解铜箔等一批铜精深加工项目,千亿元铜产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李明说,铜经济如此“举足轻重”,铜陵在铜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也就“格外关注”。该市确定保护范围出台保护规划,制定具体保护措施。一九八七年以来,先后对春秋—西汉时期的金牛洞古采矿遗址、西周时期的木鱼山古冶炼遗址、唐宋时期的罗家村古冶炼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和保护。

铜陵:循环经济的亮点
  铜陵是依托资源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传统的老工业基地曾经有“黑色铜渣山、红色硫酸渣山和白色磷石膏灰山”这“三座大山”困扰着这个城市。而且随着资源的不断枯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加快城市转型已迫在眉睫。
  李明分析说,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现实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战略选择,也是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个最为现实的抓手。
  他说,按照循环经济试点市建设实施方案,加快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和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引导循环经济由点向面展开,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逐步加大循环经济实践规模,并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9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国家要求。
  铜陵正在打造生态山水铜都的新形象。目前,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初步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可持续发展进入佳境。资料显示,作为沿江新兴的工业重镇,铜陵的城市化率、工业化水平居安徽第一、全国前茅。在城市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铜陵成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市、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全国社会治安优秀城市和安徽省首批省级园林城市等。
  李明介绍说,二00五年十月,铜陵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铜陵有色集团公司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这种“双试点”在全国尚属首家。为加强企业间循环经济纵向横向耦合,铜陵市专门划出了一块面积为二十八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铜陵市循环经济试验园的起步区。在铜陵,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已经延伸到工业经济的各大支柱行业,循环经济促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同时也进一步改善了生态环境。

铜陵:醒来的发展
  “改革是手段,崛起是目标”,为了自身的发展与崛起,铜陵一直在不断探索。李明如是说。
  二00五年,铜陵积极推进东向发展战略,按照“经验东取、交通东联、资金东引、产业东接、朋友东交”的“五指向东”的思路,以推进城乡统筹为目标,以培育产业集群、发展外向型经济与民营经济作为主线,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基础设施、产业载体等方面全面融入“长三角”,加速实施东向发展。
  就这样,铜陵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对外经济、贸易、科技交流等日益频繁。历年来,来铜陵投资外资企业达两百七十家。目前,铜陵境内外资企业有八十二家。去年铜陵进出口总额达二十七点五亿美元。加强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工作,新设立境外企业七家。
  去年铜陵提出“观念大转变,改革大突破,全民大招商,环境大整治”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破除畏难惧进的懈怠思想,树立敢为人先的机遇意识;破除小富即安的自满思想,树立永不满足的发展意识;破除固步自封的保守思想,树立自强不息的创新意识。
  “诊病为了治病,自省方能自新”。李明说, 如今,在安徽正在加速推进长三角无缝对接中,铜陵自然“不甘落后”。
  在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影响下,去年,铜陵市大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改革。在全省率先平稳地实施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 特别是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改善行政服务窗口形象为突破口,各部门将审批权限集中到—个科室,再将科室整建制进驻行政服务中心,解决了“两头受理、两头收费”现象。

铜陵:民生工程的新跨越
  近几年来,铜陵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建设民生工程,每年将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民生。二00七年,在省里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又增加八项内容,实施了二十项民生工程。去年,精心组织实施了三十项民生工程,城乡六十六万居民直接从中受益。民生工程的实施,得到了广大市民的交口称赞,二00七年在全省民生工程考核中铜陵荣获第一名的佳绩。
  李明要求,“民生工程要成为民心工程”,始终强调要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财力的增长,根据广大群众的意愿,扩大范围,提标扩面,真正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在去年实施的民生工程中,铜陵有很多独创之处。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生活保障,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等举措在全省率先,为低收入家庭直接发放价格补贴1100多万元,建立动态价格补贴机制的经验在全国推广。探索建立了“10+1”社会救助体系,成为全省首个启动临时救助制度并为其提供专项资金的城市……广大市民多年的期盼变成了现实。
  正如李明所说,铜陵是一座正在崛起的开放和希望之城。目前,已经与世界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联系,与日本、德国、智利、瑞典、英国、埃及、葡萄牙和国内23个(国际17个)城市结成友好城市或经贸合作关系,全市经济外向度达到70%,居安徽省第一位。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